拯救信仰還是利益掛鉤? “富二代”掛職鍛煉記

除了私人感情,還有利益上的打通。很多“掛友”都希望能和國企談成項目。佛山的做法不是孤例。一些地方也開始用黨校培訓和掛職鍛煉等方式來集訓民營企業家。

責任編輯:葉偉民 實習生 王繼周

(CFP/圖)

除了私人感情,還有利益上的打通。很多“掛友”都希望能和國企談成項目。

佛山的做法不是孤例。一些地方也開始用黨校培訓和掛職鍛煉等方式來集訓民營企業家。

“老實話,不想接受采訪,媒體太多了。”在結束掛職一個月后,楊一帆和他的“掛友”們在聽到“掛職”兩個字時,差不多都是這一反應。

2013年11月,廣東佛山市委組織部、團市委、佛山市國資委共同組織48位佛山青年企業家赴36家市、區國有企業掛職鍛煉,掛任總經理助理或中層部門經理職務。楊一帆正是其中之一,他們互稱“掛友”,比較特殊的是,他們中大多數是“富二代”或“創二代”。

這次獨特的“掛職”于2014年4月底結束,隨后“政府培養民企富二代接班人”的報道,引發了有彈有贊的輿論。

在佛山,民營企業對經濟的貢獻超過了60%,舉足輕重的地位使“民企能否順利傳承”成為被廣泛關心的議題,也包括政府。

略顯吊詭的是,盡管經濟貢獻比重占了大頭,在體制面前民企始終是個需要學習的學生,體制的代表——國企,則是最受學生歡迎的課堂。

信仰缺失?

2013年11月13日,保時捷卡宴、大眾途銳、奧迪TT……一輛輛豪車載著佛山的青年民營企業家去參加同一個會議。會議結束后,他們或到國企掛職,或與各界成功人士結“對子”。其中,掛職的48人,為期半年;“結對子”的101人,為期一年。

“我是舉雙手雙腳贊成。”當羅村青年企業家協會通知楊一帆有個去國企掛職的活動時,他立刻就答應了。

這幾乎是所有掛職者的共同反應。為他們提供這次機會的,是佛山市委組織部。半年后,掛職的48人因多人擁有“富二代”的標簽而受到廣泛關注。

事實上,對青年企業家進行培訓,在佛山醞釀已久。2012年,佛山私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登記數約占企業數的97%,占GDP的比重為60.9%,對就業的貢獻率超80%,對地方稅收的貢獻超80%。以至時任市委書記李貽偉在參加博鰲論壇時,曾稱民營經濟是政府的“奶媽”。

而佛山所關心的正是“奶媽”體質強不強。2012年,李貽偉選了服務非公有制企業作為“暖春行動”,2013年又將黨建創新“書記項目”,定為“實施黨員民營企業家培養工程”。掛職活動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除了此次到國企掛職,佛山市委組織部還在2012年組織過7名民營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到市直機關掛職鍛煉。

經濟總量不占優勢的國企成為民企的課堂,并沒有讓民營企業家們感到不適。事實上,民企總量上的優勢,并沒有改變國企的主流地位,青年民營企業家們普遍樂意充當“培訓”的對象。

24歲的黎柏瑋是其中之一。他11歲時出國到加拿大,15歲在溫哥華就擁有了自己的車行,2010年回國后,在家族企業中做事。在得到掛職通知那天,幾乎算是在國外長大的黎柏瑋,發布了一條朋友圈:“畢業兩年后的日子里,終于找到工作找到組織了。”

但在“組織”眼中,黎柏瑋為代表的青年民營企業家問題多多。根據佛山市對812名民營企業接班答所作的調查顯示:境外人士占21.6%,無黨派人士比例達77.4%;信仰缺失、使命感弱、移民傾向強成為普遍現象。

這并不能得到掛職者們的認同。“要說信仰缺失,不止富二代,那是現代人的共通問題。”掛職者馮錦強說,事實上很多富二代想要跳出父輩的思維,擁有很好的想法。

另一位掛職者則說:“信仰的問題,我尊重別人,相信政府也是的。但參與這種活動,讓我們利益掛鉤的可能性更大。”

這是很多掛職者的共同看法,國企是大兵團,是正規軍,民企是小團隊,是游擊隊。正規軍愿意培訓游擊隊固然好,但說到底,游擊隊最羨慕的還是正規軍的資源。

“還有利益上的打通”

國企擁有的資源一度震到了黎柏瑋。

“第一次去的時候驚呆了!”掛職第一天,黎柏瑋開車前往南海長海發電有限公司,進到廠里,遠遠地看到電廠的兩個煙囪,卻總也開不到那下面。這個巨無霸式的國企位于西江之濱,占地面積6.8萬平方米,大概有近十個足球場大,“民營企業不可能有這樣的!”

從未進過國企的馮錦強到電建集團掛職時,難掩興奮:“以前路過的時候,保安都不讓進,而現在我就可以上到八樓,還有我的辦公室!”在之后的掛職中,他真切感受到了國企在人脈資源上的富有。

80后的馮錦強是佛山一家文化策劃公司總經理,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佛山木版年畫的第二十代傳人。事實上,電建集團和他的文化產業并不對口,但相當闊綽。剛到時,集團領導還半開玩笑說:“可惜現在管得嚴,不然給你做一批臺歷(生意)啦。”

“掛職打開了我的視野。”馮錦強說,掛職期間他最大的收益,是得以與很多文化創意產業的人員交流,而這都是掛職單位領導帶他認識的。

對于青年企業家們來說,這可稱是最好的福利。“國企嘛,高高在上,銅墻鐵壁的,但正因為不懂,所以更要到里面去看看。”在“掛友”中最為年長的楊一帆說,他所接觸的年輕“掛友”,比父輩更有環保、公益和利他精神,是合格的接班人,但即便如此,了解國企也是他們必不可少的功課。

馮振華說,國企擁有民企沒有的資源,掛職者們更多的是看好這個平臺。

“能打通國企和民企間的障礙,除了私人感情,甚至還有利益上的打通。”27歲的洪溈在佛山市一家投資有限公司掛職總經理助理,在掛職期間,很多“掛友”都希望能和國企談成項目。

扶助民企還是越俎代庖?

事實上,按照佛山市委組織部下發的通知,掛職者和掛職單位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推進達成一個項目。但在掛職者中,達成項目的并不多。

“這也沒有辦法,雙方大多不對口。”電建集團總經理阮暉分析,佛山民企多集中在國企退出的第三產業,國企占據絕對優勢的領域罕有民企介入。

按照要求掛職單位基本讓青年企業家們出任了總經理助理。這在半年后的輿論場中,被反對者認為是花納稅人錢培養“富二代”。事實上,掛職者皆為虛職,也沒有一分錢工資,當然他們也并不承擔實際的工作。

這種類似“旁聽”的學習,讓掛職者學到不少“國企經驗”。

“我現在就跟員工講,在外人面前,我說錯了也是對了,有意見下來再提。”馮錦強在電建集團學到了管理體制的“權威”,但令他惱火的是,即使是現在員工也還是會和他公開爭論,吵到最后他會說:“你們都應該去國企掛掛職,看看人家是怎么弄的。”

阮暉對掛職者的謙遜印象深刻。一次帶“總助”出訪,阮暉開玩笑說:“你現在是我的總助了,包是不是該你提???”年輕人二話不說,真提了一下午包。

個人也罷,群體也好,民企面對國企時的“學生模樣”由來已久。

到2011年,全國民營經濟總量占到了50%以上,2013年全國民營經濟總量占到了60%以上,19個省市超過了50%。

然而各地政府表現出的悖論是,民營企業越是發展,就越是需要體制的幫助。以體制的力量來培訓民營企業家,佛山不是孤例,甚至算不上先行者。

2009年8月10日,江蘇開啟“千名民營企業家后備人才培養計劃”,試圖用黨校培訓、基地培訓、導師幫帶和掛職鍛煉來集訓民營企業家。“使其自覺參與并支持黨的工作,并在后備人才的黨員中,培養民營企業黨組織負責人”等。

類似的“千人計劃”,還有山西呂梁、山東青島。此外,福建、四川等地都有類似的活動。

而佛山的掛職活動,因其“富二代”的標簽受到關注。支持者認為,民企已成經濟主體,佛山此舉關乎一地經濟命運;反對者則指出,政府不應越俎代庖,干預市場行為。

然而掛職活動最堅定的支持者,還是掛職者本身。楊一帆說:“在平時,就算是你認識國企老總,說要進來掛職學習一下,可能嗎?”

網絡編輯:劉小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