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府控告美國“不知名者”

從默克爾前任施羅德政府拒絕參與伊拉克戰爭起,和平時期成長起來的德國人變得不愿順從,美國也因此開始不信任德國。

責任編輯:曹辛 助理編輯 劉雨樺

德國聯邦總檢察官郎格。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從默克爾前任施羅德政府拒絕參與伊拉克戰爭起,和平時期成長起來的德國人變得不愿順從,美國也因此開始不信任德國。

德國聯邦最高檢察官郎格近日在國會宣布,以“涉嫌從事特務及間諜活動”為由,將對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竊聽德國總理默克爾手機事件涉嫌“不知名者”展開立案調查。而就在幾個小時前,默克爾還在G7會場和奧巴馬等國家領導人一起吃飯呢。

郎格對國會司法委員會作出的說明稱:“對德國大面積通訊信息遭遇竊聽一事目前不予立案,但會對此事繼續觀察”。

拔出蘿卜帶出泥

這里有必要對事件進行一些回顧:

2013年5月20日,NSA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于夏威夷登上了前往香港的飛機。6月初,英國《衛報》開始陸續披露斯諾登這次旅行所攜帶的資料,美國形象從此巨變。那個被媒體稱作“棱鏡門”的NSA竊聽事件,像一顆重磅炸彈,在德國公共輿論中發出前所未有的轟鳴。

德國政府雖然在第一時間做出批評性表態,但并不認為本國公民和這件事有什么太大關系。6月11日,政府及聯邦情報局發表聲明,表示對美國的所謂“棱鏡(Prism)”竊聽程序毫不知情。當時的內政部長弗里德里希及負責國家安全的憲法保衛局局長馬森公開表示,除了刊登在媒體上的報道之外,對竊聽的其它情況不清楚。不過弗里德里希承認,德美兩國情報機構聯手反恐,“棱鏡”程序很可能也間接對德國提供了幫助。

美國總統奧巴馬6月19日訪問德國時,公開為竊聽計劃“棱鏡”辯解,稱該計劃并非簡單竊聽行為,而是為了拯救生命。奧巴馬強調,政府對信息的檢查僅涉及恐怖分子、大面積殺傷性武器這樣非常特殊的主題,選擇目標對象必須獲得法庭許可。NSA并沒有檢查德國、美國或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