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版“重返亞洲”戰略 歐盟在亞太尋找“聰明支點”
歐洲必須跟上美國在亞太的步伐:“不能出現既被美國邊緣化,也被亞洲邊緣化的情況?!彪S著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深化,在亞歐大陸的另一邊,歐洲介入到了亞洲的軍事領域,似乎已經無法避免。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岑欣杭
2013年5月31日,法國防長勒德里昂(左)和新西蘭防長喬納森·科爾曼進行會談。
歐洲必須跟上美國在亞太的步伐:“不能出現既被美國邊緣化,也被亞洲邊緣化的情況。”
“今天我來到這里,是為了發出一個強烈的信號:歐洲將對亞洲的安全事務,做出承諾。”就在一年前,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凱瑟琳·阿什頓在第12屆香格里拉對話上的演講,許多人已經意識到,歐洲開始全面介入亞太安全事務。
而在2014年6月的第13屆香格里拉對話上,歐盟軍事委員會主席帕特里克·洛希爾斯動作頻頻,參加了多場雙邊會談,并且在會議第二天和中方代表、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王冠中見面。
隨著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深化,在亞歐大陸的另一邊,歐洲介入到了亞洲的軍事領域,似乎已經無法避免。
因為在香格里拉對話現場,許多來自歐洲的軍火商到處詢問,“亞洲會打仗嗎?”
到亞洲做生意
身為法國防長,勒德里昂已經兩次在“香格里拉對話”上演講并聲稱,“法國在亞太是有利益的。”
勒德里昂談到的這種“利益”,首先是軍火交易帶來的商業利益。實際上,香格里拉對話的主要贊助商,多半就是軍工企業。他們中,沒有一家出自亞洲。
在現場,一些亞洲軍方代表團在宣示國防策略的同時,也沒有忘了借此機會添置裝備。有時,他們甚至會當著記者的面,談到自家進口的軍工產品。
比如,馬來西亞國防部長希山慕丁在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尋找失聯馬航客機一事時,為了顯示自己的國家一直都在盡全力,談到了馬來西亞對法國潛艇的采購。
在西方軍備市場需求持續偏軟,以美國為首的各國紛紛面臨削減防務開支之際,法國不是唯一看到亞洲市場機會的歐洲國家。
瑞典政府發布的年度軍售報告提到,2011年,瑞典軍備的最大買主是泰國,緊隨其后是沙特阿拉伯、印度、巴基斯坦、英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