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零死亡可以做到嗎?
2013年中國超過27萬人因交通事故喪生,平均每十萬輛機動車死亡201人,同年瑞典每十萬輛機動車死亡人數僅為6人。這個人口不多的北歐國家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12年2月9日,貴州省貴畢公路77公里處,發生7人死亡2人重傷的特大交通事故。事故發生后,當地交警、消防等部門快速組織人員施救。
2013年中國超過27萬人因交通事故喪生,平均每十萬輛機動車死亡201人,同年瑞典每十萬輛機動車死亡人數僅為6人。這個人口不多的北歐國家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世界上第一起由汽車車禍引起的死亡發生在1896年8月17日的英國倫敦。至少部分研究者是這么認為的。死者是一名44歲的女性,名叫布里奇特·德里斯科爾(Bridget Driscoll)。在尸檢時,驗尸官說:“這樣的事情一定不能再發生了。”
然而,一百多年來,隨著人類交通機動化的快速發展,交通事故死亡已經成為了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在21世紀初,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說法,機動車事故在世界范圍內排在5到29歲人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一些研究者在2005年也提出預測,到2020年,機動車事故造成的死亡將成為世界上排名第三的死亡原因;相比之下,它在1990年時還排在第9位。
今天,車禍是美國紐約14歲以下兒童受傷死亡的首因,它在老年人的死亡原因中排到第二位。在這座現代化大都市里,機動車平均每兩個小時會造成1人受傷或死亡。
在這樣的背景下,紐約在今年發布的“交通零死亡愿景”似乎遙不可及。然而紐約市政府卻在愿景行動計劃中表示,這將成為一個基礎,“終結我們街道上的交通死亡與受傷”。
紐約借鑒的是瑞典的經驗。這個人口不多的北歐國家早在1994年就提出了“交通零死亡愿景”。2013年,瑞典全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264人,創歷史新低,平均每十萬輛機動車死亡人數僅為6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2013年中國有超過27萬人因交通事故喪生,平均每十萬輛機動車死亡201人。
瑞典的交通系統自1940年代開始強勁發展,1970年代時機動化和交通傷亡呈現平行增長的態勢。“當時我們認為更高的機動化必將會導致更多的傷亡。”瑞典交通安全署交通安全專家安德斯·理葉(Anders Lie)這樣說。但現在看來,這不是必然的。
絕大部分交通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