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注意到了這個圈子的病態”邁克爾·蘇立文給中國當代藝術的遺言
“因為有了斯諾,西方了解了中國革命;因為有了蘇立文,西方了解了中國美術?!敝袊佬g館館長范迪安所說的蘇立文,全名邁克爾·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是20世紀系統介紹中國現代美術的西方第一人。
責任編輯:袁蕾 李曉婷 實習生 孫玉彤 喻冬宇
邁克爾·蘇立文被稱作“20世紀系統介紹中國現代美術的西方第一人”。2013年9月蘇立文去世。在這之前一個月,蘇立文訪問了中國,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長途旅行。
“因為有了斯諾,西方了解了中國革命;因為有了蘇立文,西方了解了中國美術。”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所說的蘇立文,全名邁克爾·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是20世紀系統介紹中國現代美術的西方第一人。
他所著的《中國藝術史》,是牛津、耶魯、普林斯頓等學校沿用40年的讀本,是使用最廣的中國藝術史入門書。蘇立文和林風眠、吳冠中、倪貽德等是老朋友,和徐冰等中國的當代藝術家也有不少聯系。
2013年9月的一天,學院派去蘇立文寓所修房的工人發現老人已在浴缸中躺倒多時,背部多處擦傷。送入牛津大學醫院之后,蘇立文再也沒有醒過來。9月28日上午,蘇立文去世,享年97歲。這時距離他訪問上海才過了一個多月,這仿佛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蘇立文把一生中的最后一次長途旅行交給了中國。
蘇立文生前立下遺囑,全部個人藝術品收藏捐贈給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這四百余件捐贈包括不同時期、不同風格藝術家的作品,既有齊白石、張大千、黃賓虹、傅抱石、李可染、林風眠、丁聰等人作品,也有徐冰2002年創作的《地書》。阿什莫林博物館在2014年3月舉辦了小型紀念展,展出了從這批捐贈中精心挑選的作品,展覽名為“邁克爾·蘇立文:藝術與友情相隨的一生”。
2014年4月,《中國藝術史》出版了中文版,蘇立文留給中國藝術的結語是:“我們可能期待看到藝術家和權威之間的張力——藝術家既部分接受又竭力反抗制度和社會對個性自由施加的約束。就是在這些約束之中產生了過去偉大的中國藝術傳統的眾多杰作,也許還是在這些約束之中,未來偉大的藝術也會源源不斷。”
2013年8月,97歲的邁克爾·蘇立文來上海參加書展活動時,依然有著年輕人一樣的節奏,當時他為代表作《20世紀中國藝術與藝術家》的出版發行興致勃勃地接受采訪、會友、去美術館看展覽。
蘇立文遇到新結識的朋友,都會請對方在他隨身帶著的舊舊的筆記本上,寫下姓名和聯系方式,這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蘇立文邏輯嚴謹,思維敏捷,記憶力驚人,準確記得每一次訪問中國的時間、人名、地點。當南方周末記者提到他在闊別40年后重訪中國時,他立即更正:是35年。
藝術理論就是一連串的有色鏡
1940年,24歲的加拿大人邁克爾·蘇立文從昆明開著道奇卡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