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改犯不敢保存家書
勞改犯似無可能保存家書。
責任編輯:史哲 蔡軍劍
最近看了電影《歸來》,頗多感觸。不過,對其中“陸犯焉識”保存一箱家書的細節,我個人是存疑的。
勞改犯的生活空間有多大?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都答不上來。我曾經是右派、現行反革命,有過二十多年勞改生涯,現就本人親歷略述一二。在一個大房間里,硬塞進幾十個犯人,對面炕、上下鋪,每人擁有的空間約1平米(鋪位長約180公分,寬度為50-60公分)。最擁擠的時候是“文革”高潮,晚間如廁回來,幾乎找不到自己原來的位置,因為被兩旁的人擠占了。在如此狹窄的空間里,除了被褥之外,要放置一大箱家書,似無可能。
此外,監獄里時不時都要進行內務大檢查,對所有犯人的行李進行徹查。除了衣服、被褥,其余東西統統被沒收或扔掉。書籍只保留紅寶書、毛澤東詩詞等等,連馬恩列斯的著作都不允許??上攵?,像“陸犯焉識”那樣的高級知識分子,更會是重點監視對象。他寫的每個字都要深究:是不是反動思想的表現?有什么陰謀詭計?必須查個水落石出,方才罷休。在那樣的環境下,誰還敢保存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