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中國馬術平民化之困

有著“貴族”標簽的馬術難以飛入尋常百姓家,并非受困于錢的問題。比起推廣競技運動,馬術文化與精神內涵的大眾化更為迫切。

 

有著“貴族”標簽的馬術難以飛入尋常百姓家,并非受困于錢的問題。比起推廣競技運動,馬術文化與精神內涵的大眾化更為迫切。

從5月9日2014浪琴表北京國際馬術大師賽開幕為起點,馬術在中國迎來了“紅五月”,短時間內大量高水平比賽云集,讓馬術再一次成為焦點。

就在浪琴表北京國際馬術大師賽開幕當天,離比賽所在地國家體育場16.8公里外,剛從南美回國的吳帥正忙碌地在淘寶網上下訂單。他的訂單涉及近十種商品,無一不與馬有關。

吳帥的身份是常駐南美工作人員,他的另一個身份是馬術俱樂部Carrasco Polo Club的學員。Carrasco Polo Club由烏拉圭全國馬術冠軍Jorge Rossi開辦。

吳帥并不是吳家唯一的Carrasco Polo Club的學員,他的孩子也在此學馬。由于希望在烏拉圭上完幼兒園的孩子可以接受純粹的母語教育,早在吳帥歸國前數月,他的孩子已然回國開始上小學。

回國上學唯一的代價是孩子必須暫停自己的馬術興趣。盡管知道在北京有將近100家馬術俱樂部,吳帥仍然不希馬術。正規性是吳帥擔心的主要問題。

2014浪琴表北京國際馬術大師賽亞軍得主——“德國馬術之父”魯得格·比爾鮑姆,曾于2005年擔任中國馬術隊的教練,多年來常常在國際賽場上與中國選手相遇。他認為,這項運動很適合中國人,中國騎士距離奧運會領獎臺并不遙遠,只是他們缺少好馬。

國內馬術“硬件”之殤

對國內馬術俱樂部說“NO”的還有劉洋。這位在德國留學6年后回國的設計師已經將近半年沒有碰馬了。對于此前六年中每周至少練馬三次的劉洋而言,這樣的改變還需要適應?;貒潦?,劉洋就走訪了北京多家馬術俱樂部希望繼續自己的興趣,但俱樂部提供的教學質量,讓在德國接受了“正統”馬術教育的劉洋難以恭維。“先不說教練的水平,光是馬的質量就差距懸殊。”劉洋所說的差距懸殊是指馬術俱樂部內給學員配備馬匹的血統、訓練程度、身體素質。據一位在壩上草原開馬場的老板介紹,自己馬場中普通觀光馬成本(非比賽和專業馬術用,只是顧客騎著看風景用)最低1.5萬元一匹,稍好一些的可能就十幾萬元一匹。專業馬術俱樂部中所用馬匹至少應達到賽馬標準,賽馬不僅對馬匹血統要求很高,其所接受過的專業訓練也至關重要,而這樣的質量標準直接造成專業賽馬的高價格,幾十萬元一匹的價碼在馬術圈子內很平常。

采訪中了解到,國內馬術俱樂部在馬匹專業性上與國外差距明顯。一位北京某馬術俱樂部的教練,在轉戰了多家馬術俱樂部后,對國內俱樂部的馬匹質量和馬匹維護甚是擔憂:“專業的馬匹、專業的馬匹照料人員是馬術俱樂部的基本配置,但在國內許多馬術俱樂部中,這些尚難實現。”以馬工為例,馬工是馬術俱樂部中負責照料馬匹的專業人員??涩F實是,中國的大量俱樂部馬工多為有豐富照料蒙古馬、新疆馬經驗的人,而專業馬術俱樂部從國外引進的純種賽馬他們并無照料經驗。血統不同會導致飼料、溫度、清潔要求等一系列的變化,并不是“照顧過馬的人就能干好的事情”。

這與國外相當不同。

吳帥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走進Carrasco Polo Club時的感受,Carrasco Polo Club里面的馬匹都是純種賽馬,比國內見到的馬要高大許多,吳帥甚至擔心這么高大的馬會不會很兇,難以駕馭。令吳帥意外的是,Carrasco Polo Club里面每一個學員所騎乘的馬匹全是專業賽馬,而這些賽馬經過專業訓練后性格相當溫順。“在國內咱們都聽說過不要從馬后面走,容易被馬踢。”但在Carrasco Polo Club中,7歲大的學員們第一堂課便會被要求從馬后面走,甚至從馬肚子下鉆來鉆去。經過打聽,吳帥了解到,這些賽馬被送到俱樂部前已經接受了多年的專業訓練,已經和一般拉貨、載客的馱馬性格大不一樣。此外,Carrasco Polo Club的工作人員都是多年與專業賽馬打交道的老手,經驗豐富。Carrasco Polo Club老板Jorge Rossi本身就是一位專業賽手,這種專業賽手開辦馬術俱樂部的模式在國外非常流行,卻在國內罕見。

英國名將斯科特·布拉什(Scott Brash)是2012年英國倫敦奧運會馬術比賽獲得金牌最年輕的騎手,“國際馬聯浪琴表積分榜”世界排名第一的他在2014浪琴表北京國際馬術大師賽上策騎愛駒優雅騰躍。

文化差異巨大

困擾馬術在中國推廣的,絕非僅是“硬件”缺失,文化隔閡與馬術精神內涵在中國尚未找到土壤才是根源問題。

“說到底馬術推廣不開絕不僅僅是一個錢的問題。”在中國馬術協會秘書長李年喜看來,中國現在有超過700家馬術俱樂部,現在老百姓花很少的錢就可以參與嘗試馬術,之所以推廣不開,是馬術文化還沒有真正深入人心。

在劉洋待過的德國,一次馬術課程的價格為十歐元,在幾乎每周都有近千場地方小規模賽馬比賽的德國,馬術是一項名副其實的大眾運動。但價格低廉絕非吸引德國人參與馬術的原因,在德國馬術文化是一種純粹的大眾文化,在許多家庭有自己農場或莊園的德國,養幾匹馬,騎一騎,鄰里之間比一比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事實上,如果只用俱樂部提供馬匹而非自己買純種賽馬培養的前提下,在中國參與馬術的成本并沒有一般人想象中高。以北京為例,在馬術俱樂部中單次騎馬計費的價格平均一鞍時在100-200元之間(一鞍時:馬術專業用語為45分鐘)。這比很多鋼琴培訓、繪畫培訓課程的價格并未高出許多。雖然劉洋不愿在國內繼續專業馬術學習,但她依然邀請過自己的朋友同她一起去北京的馬術俱樂部體驗騎馬的樂趣。但得到的反饋讓劉洋很驚訝:“他們完全不覺得騎馬有什么樂趣,很多人擔心摔下來會痛,甚至有人對馬場的古怪味道甚是介意。”

有這種擔心的不僅劉洋的朋友。

一位正在給9歲的兒子尋找馬術課程的母親幾乎決定終止自己的打算。這位40歲的母親對課程的要求只有一個:安全。之所以想讓兒子學馬術,是希望通過接觸馬匹讓兒子親近自然并從與動物親密接觸中學到東西。但一周前在一個馬術俱樂部考察時,這位母親親眼看到一個和自己兒子差不多大的女孩從馬背上摔了下來。“那一瞬間讓我非常害怕,如果我兒子因為從馬背上摔下來出了問題可怎么好?”這位母親坦陳,在自己看來,兒子通過與動物親近獲得的成長在被摔壞面前微不足道。

“國內外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馬術文化。”讓吳帥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在Carrasco Polo Club上第9次課時,因為技術動作失誤,吳帥摔下了馬,周圍訓練的烏拉圭學員和教練紛紛圍過來對吳帥鼓起了掌,這并非一種嘲笑而更類似一種儀式。“烏拉圭人認為沒從馬背上摔下來就不叫學過騎馬。”令吳帥難忘的是,從馬背上摔下后Jorge Rossi特地上前與吳握手,并恭喜吳真正踏進了馬術學習之門。

對此,一位在京郊開有馬術俱樂部的老總感同身受。為了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他特地在俱樂部門口設了一個意見箱,方便來不及和自己溝通的學員直接把意見寫在紙上放進箱子中。俱樂部中的學員中有兩個英國人,其余的全是中國人。在第一次打開意見箱時,老板發現,中國顧客的意見多集中于馬場的衛生問題、會員更衣室的設施問題,以及教練沒有及時避免學員摔馬的問題。而兩個英國人提出的問題是俱樂部某一匹馬已經受傷,以及教練教學質量。

硬幣的另一面是,一些俱樂部為了拉攏學員,已經開始嘗試馬術培訓的本土化改造。而一些為適應中國文化做出的改變,似乎并不一定適合中國馬術發展。在有些俱樂部中,教練薪水的很大一部分會根據學員評價而浮動,于是一些教練寧愿教一些簡單有趣而無實際意義的知識,也不愿意沉下臉來矯正學員的動作。但有些時候,一些基礎動作不僅影響騎手的長遠發展,也會影響安全。

瑞士騎手珍·理查德(Jane Richard)15歲即奪得了首個冠軍,自此之后,始終活躍在眾多國際賽事之上。她自 2003 年起成為浪琴表優雅形象大使,且在2014浪琴表北京國際馬術大師賽上獲得季軍。

畸形的本土化對日漸火熱的中國馬術市場而言并非好消息。事實上,近些年馬術在中國已經逐漸打開了平民市場,尤其是青少年馬術市場日漸火爆。眾多馬術俱樂部已經開發出了專門的青少年培訓課程。李年喜認為,中國馬術整體提高的關鍵就是馬術在青少年中的推廣力度。而讓青少年接受馬術的重中之重是接受馬術真正的理念和文化。

吳帥的孩子在Carrasco Polo Club第一堂馬術課中花費了幾乎一半的時間用于觸摸馬匹。“教練會帶著孩子觸摸馬匹。” Jorge Rossi曾在與吳的聊天中透露,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降低孩子對馬匹的恐懼,也是在提高孩子的勇氣,因為馬術的本質就是通過親近自然、挑戰自我來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事實上,想通過兩三年的學習成為專業賽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英國、德國、烏拉圭等國馬術流行的原因,不是因為人們看到了成為賽手后的風光,而是看重馬術能夠帶給人全身心素質的提高。

對中國馬術的大眾化推廣,李年喜認為絕不是要進行馬術的全民普及。“馬術在中國的推廣,是要讓更多的人對馬術產生興趣并加入進來。”多位馬術領域人士愛舉的例子是,同屬于引進體育項目的網球在上世紀90年代參與者甚少,而如今日漸成為了大眾化項目。“與其說接受了網球這個競技項目,不如說是網球文化被大家接受了。”一個來自中國馬術協會的舉動是,中國馬術協會已經允許業余騎手注冊,并為業余騎手設置了專門比賽。讓李年喜最渴望的,是數年之后,在中國青少年中能夠掀起一場空前的馬術熱。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