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執業行為規范修訂引爭議 律師遭遇網絡“封口令”?

以往跟公檢法“死磕”的律師,現在磕上了自己的“娘家”律協。兩份正在征求意見的草案,對律師的庭外言論尤其是網絡言論作出了限制。律師認為庭外言論的目的在于抵制司法不公,草案要“繳了他們的槍”,而相關部門和律協認為律師的不當言論應當得到規制。

責任編輯:蘇永通 實習生 張維

2011年7月,北海市看守所門口,因為會見受阻,律師與警察互相拍照。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編者按:以往跟公檢法“死磕”的律師,現在磕上了自己的“娘家”律協。兩份正在征求意見的草案,對律師的庭外言論尤其是網絡言論作出了限制。律師認為庭外言論的目的在于抵制司法不公,而相關部門和律協認為律師的不當言論應當得到規制。司法不公與不當言論,都應同樣正視。律師言論應符合職業規范,尤其不能損害當事人利益。司法機關應當充分保障律師權利,法律監督不應缺位。

律師:現實中庭審有諸多弊端,庭外通過網絡鼓呼、抵抗不公是不得已之舉,此次草案是要“繳了他們的槍”。

律協:修訂的兩個文件所強調的不是律師網上行為,而是律師要遵守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

學者:面對有關機關的不當行為,“律師首先應當在法律的框架內尋求救濟。在這種救濟不能的情況下,方可借助社會輿論的力量”。

58歲的律師遲夙生隨身總帶著一部很小巧的電腦,趁著上菜的工夫,不忘拿出來刷一下微博。到2014年6月18日,她已經累計發出5萬多條微博,擁有49萬粉絲。

像遲夙生這樣活躍于網絡的中國律師,不在少數。他們往往能就某一事件或者話題形成輿論場,讓某些利益相關方感到壓力,但有時也會被指責失當,或者偏激。

眼下,全國律師協會的兩份在小范圍征求意見的草案,卻讓他們不得不“緊張”起來。

這兩份草案,分別是《律師執業行為規范(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和《律師協會會員違規行為處分規則(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下稱《行為規范》草案和《處分規則》草案)。其中,新增加的條款里,對律師網上言行,做了較為嚴苛的規定。

活躍于互聯網上的刑辯律師群體對此反應最激烈。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他們普遍認為:現實中庭審有諸多弊端,庭外通過網絡鼓呼、抵抗不公是不得已之舉,此次草案是要“繳了他們的槍”。

法律學者則建議,在法律的框架內無法尋求救濟的情況下,律師再借助社會輿論的力量。

針對“死磕派”律師?

全國律協的官方網站上,目前還看不到這兩份草案。

全國律協刑事業務委員會秘書長韓嘉毅透露,全國律協對上述兩個文件的修訂經歷了很長時間,但之后草案并未發到各個專門委員會,而是直接發到了部分省的律師協會征求意見。

“注意,不是全國律協新搞了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