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安放核廢料
中國在運核電機組達19座、在建核電機組29座、擁有六大核電基地。相比于核電站的數目,已有的核廢料處置、處理設施嚴重不足。由于我國中低放固體廢物處置場的選址地并不一定是核電站最集中的地區,處置場所在地的政府只有義務沒有利益,導致區域處置陷入死局。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李雅娟 唐悅
目前,國內已有的核廢料處置、處理設施嚴重不足,新建設施的選址則在地方政府不情愿接受和運營權屬不清的夾擊下陷入僵局。
專題按:在核電大發展的背景下,中國核廢料處理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本期南方周末將通過多方采訪,披露中國中低放廢物處置場選址懸而不決的隱情,中法乏燃料后處理大單談判的臺前幕后,獨家探訪甘肅北山核廢料處置庫預選場,還原當下中國核廢料處理現狀。
中低放固體廢物暫存庫超期服役,面臨庫滿大限,中低放廢物處置場選址長年懸置,高放廢物處置場遙遙無期,中國的核廢料正面臨“無處安放”的尷尬境地。
由于我國中低放固體廢物處置場的選址地并不一定是核電站最集中的地區,處置場所在地的政府只有義務沒有利益,導致區域處置陷入死局。
秦山庫滿
距離秦山一期——中國第一座300兆瓦商用核電機組投運整整23年后,計劃中的華東中低放廢物處置場仍選址未定。
其間,秦山核電站已成為有7座在運、2座在建、總裝機容量6000兆瓦的大核電基地。中國在運核電機組達19座、在建核電機組29座、擁有六大核電基地(秦山、大亞灣、田灣、寧德、紅河沿、陽江)。
相比于核電站的數目,已有的核廢料處置、處理設施嚴重不足。新建設施的選址則在地方政府不情愿接受和運營權屬不清的夾擊下陷入僵局。
根據2000年初秦山核電聯營公司的一項測算,2015年是秦山核電站中低放固體廢物暫存庫滿容的“大限”,年產中低放固體廢物逾1000立方米。而2010年來自環保部核與輻射中心的數據,則把庫滿時間提前到了2012年。
對于核電站而言,暫存庫滿容是致命打擊。一旦沒有足夠的空間安置放射性廢物,機組只能停運。更要命的問題是,數年累計,國內核電站的廢物暫存庫患上了超期服役和庫滿為患兩大頑疾。
核廢料按放射性活度及危害大小,分為高、中、低三種。我國對放射性固體廢物實行分類處置,即中低放固體廢物實行區域近地表處置,而高放固體廢物與α放射性固體廢物實行集中的深層地質處置。根據世界核學會的數據,核廢料中97%是中低放廢物,只有3%是高放廢物。
核電站用過的乏燃料(Spent fuel)以及乏燃料后處理(Reprocessing)后產生的固體廢液,都屬于高放核廢料,而核電站的處理污染設備、檢測設備、運行時的水化系統、交換樹脂、廢水和勞保用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