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科研經費不應是反腐的主要對象
近一段時間以來,大學里的反腐,越來越側重科研經費。對研究經費的最好管理,是看能否產生出優秀的研究成績,而不是看使用的細節。在大學和研究機構里做研究,是正當體面的事,無需像防賊一樣對待,仿佛人人都成了貪腐嫌疑人,衍化成一個警察與小偷的世界。大學云乎哉?!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胡欣穎
對研究經費的最好管理,是看能否產生出優秀的研究成績,而不是看使用的細節。
前兩天參加一個討論研究生授學位的委員會,會上有老師說,一些大學已禁止博士生導師參加答辯委員會,還有一些大學甚至禁止博士生導師出現在答辯現場。我當時就說,這表明這些學校的學風都很差,且規定越嚴格者,其學風越成問題。因為大學就像以前小說中的君子國,君子不論真假,行為都不能如同小人。若博士生導師個個都成了作弊嫌疑人,那就已成小人國。若一個博士生導師的能力已強大到一出現就能使其他老師都通同作弊,就已是極端小人國。這哪里還是什么學問世界,連盜亦有道的強盜世界都不如了。大學云乎哉?!
近一段時間以來,大學里的反腐,越來越側重科研經費。相關機構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制定出一系列普通人想到想不到的規則。例如不止一個學校規定出差必須住店,若無旅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