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為】“不作為就是錯” “庸官”樣本童名謙
梳理童名謙從政軌跡,無論是湘西泛濫成災的民間集資,還是邵陽的官場亂象,作為主政者的童名謙,都選擇了回避甚至放縱。守住“為人之德”,卻喪失“為官之德”,這是“童名謙式悲劇”的最大教訓。
責任編輯:蘇永通 實習生 王繼周 邵克
許多官員對童名謙的印象是普通話很標準,“報告做得好”。
編者按:最高人民檢察院6月23日通報,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童名謙涉嫌玩忽職守案,已由北京市檢察院第二分院提起公訴。童名謙被指控在任職期間“嚴重不負責任”,致使衡陽市選舉湖南省人大代表發生嚴重賄選。
問題不止于衡陽。梳理童名謙從政軌跡,無論是湘西泛濫成災的民間集資,還是邵陽的官場亂象,作為主政者的童名謙,都選擇了回避甚至放縱。守住“為人之德”,卻喪失“為官之德”,這是“童名謙式悲劇”的最大教訓。
湘西的非法集資在童名謙當州委書記的5年期間泛濫成災,曾有省領導提出處分他的動議,但不了了之。
三名花了錢落選的老板討要說法,童名謙批示將錢款予以退還。“正常的做法是,當場拍桌子,批示調查,哪有批示退錢了事的?”
“不要想著不做事就不會錯,不作為就是錯!”2014年2月22日,湘西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動員大會上,湖南省紀委書記黃建國突然脫稿談到童名謙——這位因衡陽賄選案落馬的湖南省政協副主席。
2014年1月2日,童名謙因涉嫌玩忽職守罪被中紀委“雙開”;6月23日檢方發布的起訴信息也僅涉及玩忽職守罪。一位紀委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被指控玩忽職守罪的官員往往同時還涉及受賄罪等其他犯罪行為,僅起訴玩忽職守罪的不多。
56歲的童名謙曾主政過湖南湘西州、邵陽、衡陽三地。所到之處,總有轟動全國的新聞發生——從湘西集資,到衡陽賄選。他在官場以清流自許,但也留下這樣矛盾的評價:“他是個好人,但不是個好官”。
“私德代替了公德”
1980年,22歲的童名謙隨父親從插隊的黑龍江農場回到湖南。這位“勤奮、好學、有口才”的年輕人被時任湖南省漣源鋼鐵廠團委書記樊耀明發掘,從車間宣傳干事調到廠團委。此后在共青團系統內,一待就是16年。
1993年7月,35歲的童名謙升任共青團湖南省委副書記,官至副廳級。當時一位與他有過交談的人士發現,童講話時,語速非常慢,而且眼光從不與人對視,“后來才知道,這是不自信的表現”。
他不是鐵腕人物,卻從2002年開始的10年間,接連主政湖南最為復雜的三個區域:湘西、邵陽、衡陽。
童名謙從共青團系統轉向地方,第一個職位是湘西州組織部長。樊耀明當時曾前去探望。他回憶說,童堅決不讓組織部辦公室接待,自己帶著老上級去了州委招待所,在餐廳大堂點了3個菜,自己在收銀臺埋單。
擔任湘西州委書記后,童名謙繼續留用前任書記的秘書。去過他家里的人發現,在炎熱的夏日,這位市委書記居然舍不得開空調,穿著白色背心,自己搖蒲扇,滿頭大汗。他不抽煙不喝酒,唯一的娛樂是下班后在市委大院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