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復建明城門風波 太平門,不太平

隨著大運河申遺成功,已經排隊8年的“中國明清城墻”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作為“城墻申遺團”主力,南京城墻卻正因多年前新建、復建的多座假城門而飽受爭議。如果不是因為拆遷戶們的舉報,“美輪美奐”的“太平門”此時此刻也已經初具雛形。

責任編輯:蘇永通 實習生 黃心宇

2014年5月5日,南京太平門復建工程現場。經過叫停、調整后,這座城門將不再連接明城墻,而是一個獨立的仿古建筑。 (CFP/圖)

隨著大運河申遺成功,已經排隊8年的“中國明清城墻”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作為“城墻申遺團”主力,南京城墻卻正因多年前新建、復建的多座假城門而飽受爭議。

如果不是因為拆遷戶們的舉報,“美輪美奐”的“太平門”此時此刻也已經初具雛形。

這座從南京土地上消失了56年的城門,半年前以“太平門通道”之名悄然“復活”,兩個月前因為“未批先建”而被迫停工,僅僅15天之后,國家文物局的一紙批文又讓工地上轟鳴起來。

從“復建太平門”到“太平門通道”建設,從悄然動工到無限期中止再到繼續施工,短短半年之內,“太平門”走過了一段不太平的路。

1.還墻于民

除了每天經由龍蟠路進出的過客,以及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很少有人知道“太平門”正在從一個名存實亡的地名“復活”。

作為明代南京城的13座內城城門之一,太平門經受了清軍圍攻太平天國天京城、江浙聯軍光復南京、侵華日軍圍攻南京等劫難,直到1958年,因為開辟馬路,和邊上的360米長的城墻一起被拆除,從此消失在滾滾車流之下。

原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楊新華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回憶說,直到2012年,太平門都未列入復建計劃。

2012年7月,澳大利亞CK設計公司為南京制定了一個名為“中央公園”的規劃方案,打算將太平門遺址設計為一個“溝通紫金山和玄武湖‘山水之間’的視覺、空間銜接”的“綠坡”,計劃在其上復建太平門。這一計劃因當時反對聲眾而擱淺。

2013年底,該計劃重燃希望,南京市提出,希望在舉辦青奧會過程中展現中華文化,而明城墻是最好的載體。那時,官方稱之為“復建太平門”。工程的本意是借此將存在多處斷點、并不連貫的明城墻聯結成一個“閉環”。

在南京市城建部門2013年12月4日向市委匯報的2014年城建安排中提到,“明城墻不但完成多段維修,還將復建鐘山與玄武湖間已拆除55年的太平門。”南京市文廣部門更是承諾將在2014年實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