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門檻,北京的人口調控戰
新一輪人口調控之戰正在北京這個特大城市打響。除了2011年就開始的“以業控人”、“以房管人”、“以證管人”,今年北京各區幼升小又突襲式提高了門檻,將數以萬計的非京籍適齡兒童擋在北京校門外。是孩子太多還是學校太少?特大城市該有多少人口?
責任編輯:王小喬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北京市海淀區蘇州街。幾名行人走在人行天橋上,閃耀的霓虹燈伴隨著他們歸家的路。
新一輪人口調控之戰正在北京這個特大城市打響。除了2011年就開始的“以業控人”、“以房管人”、“以證管人”,今年北京各區幼升小又突襲式提高了門檻,將數以萬計的非京籍適齡兒童擋在北京校門外。是孩子太多還是學校太少?特大城市該有多少人口?
“我要上學!”在炎炎夏日的知了聲中,孩子們的口號顯得稚嫩而無力。2014年6月21日的北京正義路市政府門前,三百多位非北京戶籍家長攜孩子聚集,為孩子們爭取在北京幼(兒園)升?。▽W)的機會。
最近一個多月來,此類場景已經在北京各區數次上演。
非京籍家長因教育公平問題為子女維權,以前也曾發生過,還有家長將教育部門或地方政府告上法庭,但基本都是因“小升初”、“異地高考”等問題。大面積的“幼升小”維權是第一次,它的起因是北京市的幾個城區今年突然提高了非京籍孩子幼升小的入學門檻。
家長們從教委和學校方面了解獲知,今年各區提高幼升小門檻,背后的主導者是市政府和各區政府,目的是疏散外地人。豐臺區一位教委系統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確認了這一說法,“教委沒有動力做這個事,主要是政府在控制外來人口”。
“人口調控”四字一度在2012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消失,代之以“人口服務管理”。
但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之后,北京開始高調提控制人口。
2013年底的北京市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上,市長、市委書記都表示,要堅決控制人口無序過快增長,要切實把北京常住人口增速降下來。2014年年初的北京市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加強人口規模調控列入年度主要任務之一。
這樣的背景下,今年北京各區幼升小突襲式提高了門檻,將數以萬計的非京籍適齡兒童擋在北京校門外。在孩子們的身后,是大人——已經打算離開的學生家長胡斌說,“趕走一個小孩,至少能趕走兩個大人”。
不過,用調控隨遷子女入學資格的手段來控制外來人口,在北京人口控制史上這是第一次。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認為,“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突如其來的上學難題
居住在通州區的胡斌為了小孩上學,春節時就按照往年北京的要求,把“五證”都準備齊了,“各種證和證明材料二十多個,各復印了三份就花了一百多元,跟原件壘一起有20厘米厚。”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五證”是指父母或監護人的在京暫住證、在通州實際住所居住證明、在京務工就業證明、戶口所在地鄉鎮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出具的在當地沒有監護條件的證明、全家戶口簿等證明證件。據《2013年北京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方案》,需要在通州接受義務教育的非京籍適齡學童,在登記學齡人口信息后,持在京借讀證明及“五證”到居住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