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沖刺“最后一公里”
在國際快遞巨頭和國內快遞小伙伴的共同逼迫下,順豐這家定位中端的國內最大民營快遞公司,正進行著一場生死轉型——向上做電商,向下爭奪電商物流市場,并將觸角延伸至社區實體店。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4年5月19日,鄭州一小區內剛剛開業的一家順豐“嘿客”店,店鋪的廣告電視屏上不停地播放著順豐優選的廣告宣傳片。
在國際快遞巨頭和國內快遞小伙伴的共同逼迫下,順豐這家定位中端的國內最大民營快遞公司,正進行著一場生死轉型——向上做電商,向下爭奪電商物流市場,并將觸角延伸至社區實體店。
2014年5月27日,北京通州區新華聯家園小區南門口出現了一家名叫“嘿客”的店鋪。很多老年人愛去,不過他們說起這家店時,經常說成“嘿店”。
“平時我老跟我兒子念叨怎么網購,前幾天我兒子說我可以去樓下的嘿店看看。”一位新華聯家園的居民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感興趣的原因是,聽說在店里有人免費教她在網上買便宜貨。
從5月開始,順豐已經在除了西藏和青海之外中國大陸所有省份開通了500多家“嘿客”。按照順豐的計劃,2014年要在全國開設4000家嘿客。順豐速運是中國最大的民營快遞公司,一直保持著高端品牌形象。
這是順豐全產業鏈計劃的一部分。兩年前,順豐就試圖突破單一物流業務的瓶頸,在上下游布局,包括創建電商網站、獲取第三方支付牌照以及在各個小區建設便利店(既賣日用品,也接發快遞)。
順豐公共事務本部媒體管理處負責人陳歡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嘿客”的背后是順豐“物流鏈接生活”的構想,希望幫助商家增加銷售端口,提升供應鏈,幫那些有實際體驗需求的用戶提供最后一公里的服務。
“嘿客”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小而全的社區服務中心。除快遞物流業務、虛擬購物外,還具備ATM、冷鏈物流、團購/預售、試衣間、洗衣、家電維修等多項業務。
在過去二十多年中,順豐是在國有壟斷郵政系統的縫隙中快速長大的。憑借著對中端市場和直營模式的執著堅守,順豐沖到了行業老大的位置。截至2014年4月,順豐已擁有26萬多名員工,1萬多臺運輸車輛,15架自有全貨機及遍布中國大陸、海外的8200多個營業網點。
但在2000年后快速崛起的電商行業,順豐卻遠遠落后于“四通一達”這些對手,其所占市場份額僅為個位數。在國際快遞巨頭和國內快遞小伙伴的共同擠壓下,順豐不得不作出向上下游產業鏈擴張突圍的舉動。
“現在做電商物流是死,不做電商物流將來也是死。”這是順豐創始人王衛在2012年說的一句話。順豐此后的種種創新,使之成了物流行業的“試錯者”。聲勢浩大的建店計劃,對順豐來說,更像一場賭局。
激戰便利店
至少從2007年開始,順豐就開始覬覦社區便利店市場。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