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企業彷徨出京記“心理上準備好了,現狀沒有準備好”
可能沒有哪座城市的產業轉移像此次京企外遷一樣爭議洶涌。圍繞12個即將離京的工業行業,津冀蒙等地的城市已擂響進京招商戰鼓。但離京越近的城市,越排斥污染行業。而大部分企業依然在徘徊,京津冀一體化“大盤子”未定,它們擔心遷錯了地方。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李雅娟 唐悅 孫然
北京西直河的石材市場內,一處廠房工人正在忙碌。四周已豎起津冀等地政府的招商廣告。
編者按:可能沒有哪座城市的產業轉移像此次京企外遷一樣爭議洶涌。圍繞12個即將離京的工業行業,津冀蒙等地的城市已擂響進京招商戰鼓。但離京越近的城市,越排斥污染行業。而大部分企業依然在徘徊,京津冀一體化“大盤子”未定,它們擔心遷錯了地方。
進京招商的政府官員在打聽外遷企業名單下落,謝明科看到了一份一千多家企業名單。“含金量不是很大。多是納稅少的鄉鎮企業,甚至是空殼。”
在北京五環外,北方最大的石材交易市場里,約3000家石材企業的93400人,加上往返工地的作業人員,將近20萬人都要遷走。
距離北京5小時車程的邢臺是閆培金的家鄉,雖然當地政府一再邀請,但他嫌遠。而在距離北京1小時車程的霸州和固安,閆培金有意向遷入,但被告知“家居行業我們不要”。
企業期待京津冀一體化規劃能給個定心丸。一名瀝青企業老總的擔心是:“日后門檻調高了,是不是繼續搬?”
“河北并不是盡撿北京的‘垃圾’。”在北京招商的河北唐山某沿海開發區招商局官員謝明科說,“北京不希望污染,我們當地也不希望。”
這場污染企業出京的年度大戲,已在京津冀上演數月。從 2013年底開始,謝明科就感到河北城市跑北京的節奏加快了。最近,他們也先后進京4趟,而北京石材行業協會也到謝所在的開發區考察了6次。
近年來,可能沒有哪座城市的產業轉移像這次一樣爭議洶涌。從追蹤退出企業名單,到鋪天蓋地的污染外遷質疑;從傳言津冀城市對接京企“冷淡”,到首家京企外遷的爭相報道……新聞話題持續不減。
京津冀一體化的整體規劃未出,京企外遷尚無宏觀層面的路線圖,許多企業依然在猜測、等待,但京津冀三方早已各自在繪制民間的搬遷路線。離京企業如何不帶來污染,已成為接收地首要考慮的問題。但京津冀一體化的難題,又遠在環保之外。
只有“數字要求”,沒有具體名單
2014年5月16日,在北京市的工業污染調整退出座談會上,原定“今年年內調整退出300家污染企業”的目標,被要求提前至10月底前實現。這一目標被流傳為“北京外遷公司名單”,甚至“已經通報給天津、河北等地”。
津冀進京招商的政府官員確實在打聽名單下落,謝明科就從北京政府部門的朋友那里看到了一份一千多家企業名單。“含金量不是很大。”謝明科看完很失望,“多是納稅少的鄉鎮企業,甚至是空殼。”她試著聯系一些企業,有的找不到,聯系上的也沒有搬遷意愿。
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發現,“外遷企業名單”并不存在。300是《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對2014年調整退出企業數量的要求,到2017年,這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