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傳承,如何創新?”

第三屆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于2014年6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召開,本屆主題關注當下的熱門議題“加強文化軟實力互動,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作為合作伙伴,上海通用汽車別克品牌與太湖世界文化論壇共同開設“君子之道”主題論壇,圍繞“君子之道——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主題

第三屆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于2014年6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召開,本屆主題關注當下的熱門議題“加強文化軟實力互動,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作為合作伙伴,上海通用汽車別克品牌與太湖世界文化論壇共同開設“君子之道”主題論壇,圍繞“君子之道——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主題,多視角、多維度地探究傳統文化的活力之源,以及面對當今時代的諸多挑戰,中國文化如何實現自我超越。

2014年6月18日下午,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五樓5D會議室內,香港的電視主持人梁文道、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何懷宏、復旦大學宗教學系教授李天綱、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干春松、作家蘇叔陽就此展開討論,各抒己見。

“傳統文化,如何安身立命?”,論壇主持嘉賓梁文道拋出的問題,恰恰是最近這幾年各類學術討論與媒體報道爭議頗多的話題。伴隨這個問題,隨之而來的則是另一個話題“自信”以及應該“對什么有自信”。“有趣的是,我們今天說有自信,就肯定之前有過---那么一個階段我們不那么自信。同樣的,‘傳統’這個概念,如果不是遇到困難,我們很少會反過來說傳統文化應該傳承創新。在一個有問題的背景底下,傳統才被意識到、才被拿出來討論”,梁文道向在座嘉賓提出他的疑問。

對應這個話題,著名作家蘇叔陽提出四個字來闡釋他的觀點,“‘守正創新’的君子之道”。他認為,“‘守正’的意思是君子就要守原本最好的宗旨。中國傳統文化,近兩百年來是批判多于繼承,否定多于肯定。因為我們中華民族長期處在一種滯后的狀態,由于滯后產生一種急于富強心理,于是全民族自我批評。這在各個國家的民族史上是少見的”。在“守正”的基礎上再談“創新”,幾千年歷史積累下來的文明才會得到很好地發展。

說到君子之道,是沿襲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脈絡,也是古人彼此交往的倫理之道。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何懷宏最近出版的新著《新綱?!?,同樣在探討“倫理底線”以及傳統傳承的氣度。在論壇現場,何教授將“君子之道”的概念概括成“古代君子的行走之道”,具體行動上呈現的是三種行為方式:理想道義、游學求知以及親近自然。“古代君子經常是要去體會那個人,人格,所以他必須是密切地游、從、合,生活在一起,所以今天這三個目的,還是在我們心里,可以放在心里的一種方式”,何教授認為君子只是少數人,而更多的普通人以“行走之道”的方式來完成傳統的傳承,這是大家都可以做到的。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宗教學系教授李天綱提出的觀點則是圍繞“和同的理想”來談,他主張“與人為善”,“化干戈為玉帛”的“對話”、“和解”,以及“相互學習”、“平等待人”、“不卑不亢”的價值觀念,和平地崛起,溫和地醒來,文明地“步入世界各民族之林”,這是1840年以來的中國人意識形態需要補救的,同時又是明、清以來江南思想家早已提供的。“所以中國人的自信,其實不要靠很多東西。文化就是文化。足球就是足球,足球踢不過別人,不等于文化比別人落后。我們拿很多東西衡量,稍不如人,就覺得自己很不行。所以自信心喪失。魯迅先生寫,中國人喪失了自信心嗎?你不自卑,別人不會歧視你。因為自卑、自尊過度,變得夸張的話,那其實也是個問題”。所以;李教授的建議是,中國人要撿回自己的自信,回到自己的傳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開創的視野”分議題討論中,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華孔子學會秘書長干春松提出他對與當下傳統文化創新的擔憂,“今年4月28號教育部頒布了一個傳統文化進入中小學教育的綱要,我在接受記者采訪提到,說現在的問題是誰來教、教什么。老師有,有合適的教傳統文化的老師嗎?更不用說琴棋書畫,就是把四書讀好的中學老師,現在少之又少。即使我們有弘揚之心、有國學熱這樣的熱情,事實上我們是缺乏實際推動的、扎扎實實的人才。我們經常在各地做活動,中國那么大的地盤,儒家研究得比較好的,不會超過十個大學。這就是我們的現狀”。

當傳承都面臨難題的時候,創新又從何處而來,參與論壇討論的嘉賓都以各自的專業提出呼吁,不是光靠大學或是光靠數十位學者之力,而是希望有更多的社會的力量來傳承、發揚傳統文化的精髓。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