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濟坐標(6)

中國人在2010年花了1/10的錢用于基本衣食,1/5的錢買車買油;還有相當于消費總額1/3的錢用于“投資買房”。在剛剛過去的2010年,13.35億中國人究竟花了多少錢,都花在哪些地方?

2010,中國人花了多少錢

中國人在2010年花了1/10的錢用于基本衣食,1/5的錢買車買油;還有相當于消費總額1/3的錢用于“投資買房”。在剛剛過去的2010年,13.35億中國人究竟花了多少錢,都花在哪些地方?

2010年前11個月里,中國人一共花了13.9萬億元人民幣購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同期增長18.4%,平均每人花了1萬元左右。而3.9億美國人在2010年前三個季度就已經消費了10.8萬億美元(約合71萬億元人民幣)。

從消費結構上來看,中國人在2010年花了1/10的錢用于基本衣食,1/5的錢買車買油;還有相當于消費總額1/3的錢用于“投資買房”。

吃和住的費用越來越貴,應該是中國普通居民2010年最直觀的感受。事實也是如此,在價格漲得最快的鮮菜等品種拉動下,整個食品價格上漲11.7%,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僅同比上漲5.1%。上漲幅度排名第二的則是居住價格,同比上漲5.8%。

與消費的增長相比,城鄉居民們的收入增長相對較慢: 2010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約1.4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僅僅4869元,兩者增長幅度均低于同期GDP10.6%的同比增幅。

縱向來看,中國人的消費能力一直在大幅提升,1978年到2008年期間,中國人均居民消費水平從184元增長到8181元,剔除價格因素的影響,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6%。不僅遠遠高于同期美國的3.3%、西歐國家的2.5%和日本的2.2%,也遠遠高于以消費為主導的新興經濟體印度的5.8%。這一增長趨勢在2010年得到延續。

但與此同時,居民消費占整體經濟的比例卻在近十年內出現了雙重下滑: 一方面是整體消費占GDP比例(最終消費率)十年內下降了10%,同期投資率則由36.2%上升至42.3%;另一方面則是居民消費占整體消費的比例從1998年的76%下降到2007年的72.7%,同期政府消費由24%上升到27.3%。與世界平均居民消費率水平(78%左右)相比,有著較大差距。

與此同時,城鄉居民消費比例也在大幅擴大——從1998年的63.1%和36.9%擴大至 2007年的 74.4%和25.6%,這些趨勢在2010年同樣在延續。

雖然都說中國人喜歡存錢,而中國的總儲蓄率也確實從1996年的36%上升到2007年的51%,但其實居民儲蓄在這十一年中僅由19%提高到22%,而政府和企業部門儲蓄則由 17%提高到29%,對總儲蓄率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0%。換句話說,在世界各國經濟體系中本應由居民花掉的錢,在中國卻變成了政府和企業的存款。

在居民消費占GDP比例整體下降的同時,另一個特征卻在2010年凸顯出來: 那就是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美林發布的《全球財富報告2010》中宣稱:“隨著中國內地的富人大手購買私人飛機、豪車豪宅以及其他奢侈品,中國內地為全球的奢侈品市場貢獻了40%的增幅。”

從總量的增長而言,中國居民消費在過去三十多年中的增長率“幾乎達到極限水平”。因此未來更多的變化不是來自數量增長,而是消費結構的變化。

目前,中國居民消費結構嚴重失衡突出表現為物質消費過度而服務消費過少,即物質和資源性的消費過多。與此相比,美國居民消費2/3以上屬于服務類消費(如通訊、醫療、保健和文教娛樂等),這類消費是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的,有利于促進人的自身完善發展。

另一個改變應該來自政府消費的減少和公共服務的增加,從美國和日本的數據來看,1978年至2008年政府消費拉動GDP增長年均水平為0.4個百分點,而中國是1.2個百分點。與此相反,中國政府部門本應提供的衛生、醫療、社會保障、教育等公共產品和服務支出,不論以其占GDP的比重,還是占政府總支出的比重都遠遠低于同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與此同時,全國國有企業(不含金融機構)還有高達近20萬億元的優質資產,平均每個國民近1.3萬元,如果能夠有計劃地減持政府持股比例,并用于充實社保、教育等公共服務項目,將能釋放出更大的居民消費能力。

(實習生羅瓊對本文亦有貢獻,原載于《南方周末》2011年1月6日)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