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時偕行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時偕行,映射的是中國國際地位和大國責任的與時偕行。60年之后重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中國在新的時代下尋求國家發展的邏輯選擇。
責任編輯:曹辛 助理編輯 劉雨樺
2014年6月11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中國駐印度大使魏葦(右)、緬甸駐印度大使吳昂欽梭(左)及印度外秘蘇嘉塔·辛格共同出席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活動。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時偕行,映射的是中國國際地位和大國責任的與時偕行。60年之后重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中國在新的時代下尋求國家發展的邏輯選擇。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2014年6月28日下午,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大會上,用《周易》中的一句話,形容當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主席臺下,是來自緬、印兩國的代表,以及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相關部門負責人,近700個座位被擠得滿滿當當。而主席臺上,習近平身后,端坐著緬甸總統吳登盛和印度副總統安薩里。紀念會則由中國總理李克強主持。
以這樣的高規格舉辦紀念大會,為中印緬歷史上少見。此前,習近平已分別與吳登盛和安薩里進行了私下的雙邊會談。
“不干涉外交”: 既要繼承,又要發展
借由這樣的場合,和來自緬甸、印度的代表見面,對中國來說顯得更為重要。緬甸和印度顯然深諳其中道理。“經過印、中、緬三國的發展詮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有了現代的內涵,對于當前和今后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印度副總統安薩里在紀念大會上說。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需要與時偕行”這一概念已多次被中國官方與學術界提起。
6月11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慶?;顒又?,中國駐印度大使魏葦就曾說到要“踐行、豐富和發展”,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原因是“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與60年前大不一樣的時代”。
60年前的那個時代,并不是中國的“時代”:新中國剛成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僅有十幾個。在中國國際關系學會副會長黃仁偉看來,那個時候的中國“幾乎沒有外交”。
“當時這個原則的功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