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落榜”的嬰幼兒乳粉企業真正退出只有一成 乳業洗牌效果不彰
在這場被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譽為“經歷過的最嚴格的考試”中,未通過審查、申請延期和注銷的企業為51家。南方周末發現,并非如現有媒體報道所言,51家“落榜”企業都將被淘汰,真正退出嬰幼兒奶粉行業的企業只有14家,約占行業總數的一成。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在這場被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譽為“經歷過的最嚴格的考試”中,未通過審查、申請延期和注銷的企業為51家。
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發現,并非如現有媒體報道所言,51家“落榜”企業都將被淘汰,其中真正退出嬰幼兒奶粉行業的企業只有14家,約占行業總數的一成。
51家“落榜”企業可分為四種類型:大型乳業集團借機調整或轉移產業鏈布局;晚提交審核、申請延期審查的中型企業正在陸續或等待拿到新證;徹底放棄生產嬰幼兒奶粉,申請注銷許可證,轉為其他產品生產;未通過審查,不能再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
淘汰一半?三成?
一場“乳業最嚴大考”,令51家企業暫時無緣嬰幼兒乳粉生產了。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食藥總局)公布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的換證審查結果:截至2014年5月29日,在133家被審查企業中,82家(下稱“新名單”)通過了換證審核,它們共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品種1638個,新證有效期都到2017年。
一年前,按照食藥總局2013年第20號公告,全國共有128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下稱“舊名單”)獲得生產許可證。
事實上,在這場被視為“經歷過的最嚴格的考試”中,真正退出行業的企業只有14家,約占行業總數一成。
而在換證之前,坊間傳聞一直未停,“將淘汰三成企業”、“或淘汰一半”。這令行業一度陷入緊張。
食藥監總局統計數據顯示,為了迎接這次“大考”,82家企業投入近35億元。“去年國產奶粉的銷售額為350億元左右,有人說,國有企業把去年一年的利潤投入到整改中了。”資深乳業分析師雷永軍笑談道。
事實上,最嚴大考遠沒有想象中的嚴苛和難通過,換句話說,這只是行業正常的換證審核。
據了解,2006年和2010年,國家也曾組織過兩次大規模的認證審查。三鹿事件之后,政府迅速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規,對乳品產業鏈進行整頓改造。中國乳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岡還記得,2010年的審核中,一部分企業被清理出局,當年底,全國有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證的工廠共139家。
而一些勉強通過的企業,則直接放棄申領新證。新的審查標準看似多了不少條目,但“上一次的要求和這一次的要求沒有特別本質的變化。”雷永軍說。
國家食藥總局副局長滕佳材也公開解釋了社會誤讀,他強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