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與年】自行車

自行車太神奇了,它不借助馬而借助一種機械就可使身體脫離地面并且飛起來,有一種自主,解放的意味。嚴格地說,院里的座鐘也是機械的,但座鐘遠不像自行車具有革命性,而且對活躍的孩子來說座鐘總是死氣沉沉的,發出當當的聲音,小時特別不愛聽它的聲音,聽來像老奶奶一樣。

責任編輯:朱又可

1969年,院里,街上,一下走了很多人,別說天安門,就是小胡同也空空蕩蕩。成人走了孩子一下顯得多起來,世界差不多是一個孩子的世界,這是一個極罕有的情況。我還記得已經22歲的哥哥走的頭天晚上,一家人幫他用草繩子綁一個箱子的情景,不僅我們家,其他人家也在綁,一院子大人孩子親人送別,整理行裝,那情景再像戰爭動員不過了。事實上上面告訴人民的也大意是如此,那時家家玻璃已貼上米字旗,“提高警惕,保衛祖國,要準備打仗!”來自空中的聲音高亢有力。不僅要防炸彈,還要防原子彈,防突然襲擊,一切跟真的一樣,因此院子里的送行沒有悲傷,甚至因為一院子人都在綁繩子,還有一種人多勢眾的歡樂氣氛。當然,在火車站,汽笛一聲長鳴:“哭”——人們原始真實的淚水還是流下來,并且是整體的。這種抑制不住的眼淚,是那時代不多的真實場景之一。

哥哥姐姐們走了,數不清的五類分子走了,“五七”干校的也走了,“我們也有兩只手,不在城里吃閑飯”,“廣大干部下放勞動,很有必要”,基本上是全民動員,“毛主席揮手我前進”。都走了,剩下的是些孩子。對一個城市的孩子來說,這是千載難逢的,某種意義這是一個孩子的城市,以后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了,以前也沒有,不再可能出現成千成萬的革命青年以及他們大量的反面像季節一樣大規模遷徙了,不再可能有一個人的把自己的奇觀變成所有人的奇觀,變成家家戶戶小院的送行。哥哥姐姐的奇觀造就了孩子們的奇觀,而那時有什么不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