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評論】中國養老必然回歸個人與家庭本位
簡單說,現行社保本質上是老年人、退休者與上一代對年輕人、工作者與下一代的代際剝削。這些年,城市白領收入增長緩慢,但企業用工成本剛性增長,因為社保繳費基準每年都剛性增長10%以上。
責任編輯:史哲 蔡軍劍
周伯通的“左右互搏”來了。從2014年7月1日起,(1)《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規定“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2)《中國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以房養老試點的指導意見》也正式實施,北京、上海、廣州與武漢試水以房養老,為期兩年。
左手搞的是事業單位養老向現行社保體系并軌,右手的身體語言卻說:養老單靠國家是不行的,個人也要想想辦法啦,名下有房產的,買這個險種吧?
不難預料,良心界人士會跳出來,說企退人員待遇低,應向公務員與事業編制的退休待遇看齊,政府不往這個方向并軌,怎么反而惦記上老年人的房產了?這里為政府說兩句話。其一,誰出這個錢?鈔票代表著對商品與服務的索取權,誰提供這些商品與服務?其二,以房養老是商業保險項目,參保者自愿。
無庸否認,事業單位社保改革有甩包袱的意味。在改革前,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