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設計 有一種溫情在“極簡”中發生
在看過了太多的浮華與修飾之后,丹麥的設計絕對能觸動你內心里最柔軟的部分。丹麥人是率真而理性的,他們拒絕任何矯情的雕琢與裝飾,反感夸張的造型、炫耀的姿態,他們只會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去制作那些整潔、清晰、純粹而健美的事物,用技術詩意地表達對生活的理解。
在大多數中國人對丹麥的認識還停留在安徒生童話上的時候,丹麥舉辦了其在中國的首次時尚與設計展,讓中國人通過設計認識一個不一樣的丹麥。
丹麥人選擇了一個奇特的場所來展現他們的創意。1933老場坊,這個有著美麗規整的混凝土花格外觀的建筑,坐落在上海虹口區沙涇路,此地曾經是遠東地區最大的宰牲場—上海工部局宰牲場,現在則被改造成了一個“外灘18號+新天地”式的時尚場所。老場坊內,混凝土樓道盤旋交接、錯落有致,仰頭望去會有種眩暈感,但接著又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探求欲望。設計,在你還沒看見他們的產品時就已經開始了,丹麥人借著建筑的魅力,讓每個走進它的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在迷宮一樣的古老建筑里一探丹麥設計的精妙。
丹麥地處北歐,古代維京人的智慧哺育了其優異的工藝傳統,而優美、純樸的薩迦文學則是其藝術靈感的源泉。北歐寒冷而漫長的冬天讓丹麥人格外重視居家生活,因此其在家居用品的設計上顯得獨具匠心。也許是因為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要穿著厚厚的冬衣,行動不便,如果周遭的東西再是外觀復雜、體型厚重的,那么一定會讓人覺得很壓抑。所以丹麥人很不喜歡那種有著繁縟裝飾細節、構造龐雜的物件,他們的設計多是簡練而輕巧的。有設計評論家將斯堪的那維亞的設計稱為"冬日設計",可謂是精準深刻。
DyrbergKern簡煉而充滿陽剛氣質的Leonardo男士腕飾
微笑的線條
丹麥人是擅長玩弄線條的,不得不提的一個設計師就是維納·潘頓(Werner Panton),潘頓是丹麥乃至北歐戰后最富有遠見的設計師之一。兩條完美身材女人側影般的線條,在中間做一個較大的轉折,那把經典的“潘頓椅”就誕生了。當然,從女性的視角看,也許他們們更愿意把這線條聯想成飄逸的絲綢或柔滑的奶油。這把潘頓于1960年設計的椅子,在新世紀的今天看來依然時尚前衛。
這次展會上,丹麥著名家具連鎖品牌BoConcept(北歐風情)展示的家具,讓人真實而感性地體會了丹麥線條的魅力。黑色的沙發,輪廓線條使其外觀看上去像一粒蠶豆,坐上去,恰到好處的凹陷讓你頓時放松下來,有著圓滑線條的靠背輕輕地將你包裹其中,這時,你想做的就只是快樂地發呆或甜美地小睡一陣。原來這美麗的線條并不只是好看,其中還潛藏著人體工程學原理。
不同于法國的珠寶品牌喜愛采用動物或植物的形象,丹麥著名珠寶品牌Nicolette Stoltze的首飾初看好像并沒有什么明顯的外觀特征,但仔細研究,便會發現,原來自然流暢的線條就是其珠寶首飾的設計精髓。金銀絲線來回環繞,珠寶點綴其間,線串起點,回味無窮。
曲線趣味十足,直線卻也并不單調乏味。BoConcept的Berlin落地燈,一條白色的直線,在上部利落地打個折,側面看就像是中文的“了”字。極簡中蘊含著不凡,看丹麥的設計,有時你會覺得雖然它們來自北歐,但其中卻深有東方禪宗的意味。
丹麥設計師凱·博耶森(Kay Bojesen)說:“產品中有生命存在,能感受到血脈和心臟的跳動,因而其線條必須含笑?!币苍S恰到好處地表達了這一點。
簡潔利落的BoConcept Berlin落地燈
靈感來源自古代權杖的B&OBeo5遙控器
皮鞋與金屬相混搭的DyrbergKern Keanu男士項鏈
融合了多種中國元素的ECCO限量版E1鞋a
融合了多種中國元素的ECCO限量版E1鞋b
題圖-深具建筑美感的B&OBeoLab5音箱
線條像蠶豆一樣的BoConcept黑色沙發
詼諧的曲面
如果說點線結合在丹麥設計師的手中尚有無限的可能幻化成精妙的設計,那么面的彎曲、折疊、組合、拼貼則更會有讓人拍案叫絕的設計產生。丹麥極具代表性的設計大師阿爾內·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在20世紀50年代,以其具有北歐風格的建筑設計贏得了國際聲譽。他將自己對建筑的獨特見解延伸到家具上,設計出了極富天才創意的螞蟻椅(Ant Chair)、蛋椅(Egg Chair)和天鵝椅(Swan Chair)??此切┪孱伭奈浵佉?,曲木膠合板被生動地剪裁成小螞蟻的身體,在尾巴上一彎,便成了椅子的座面和靠背,三支纖細的鋼管是螞蟻腿,穩固地支撐起輕巧的身軀。遠遠看去,真像是一只只昂首前進的小螞蟻。
一雙鞋,如何在鞋面、鞋底上展現中國元素?這樣問也許會顯得有點兒奇怪,那就看看ECCO給我們的答案吧。這次展會上,丹麥著名鞋業品牌ECCO(愛步)帶來了其全新的E1限量鞋款,從這款鞋中,我們能感受到丹麥設計中獨有的幽默感。設計師在這雙鞋中融入了不少中國元素。鞋頭的創意靈感取自北京的“鳥巢體育場”,看上去就像是“鳥巢”的側面;鞋的主跟部分,設計師以曲線重現了中國傳統建筑及修飾風格;鞋的側面,九個圓點,當中一點鮮紅,是設計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及再現;而最有意思的當屬鞋底,把鞋外底翻開,會發覺ECCO E1的左右是不對稱的,但當一拼合,就會看見一個完整的陰陽圖案。雖然把這么多中國古代與現代的元素都加在一雙鞋上多少顯得有點兒怪異,不過各元素倒也能恰當地交融在一起,展現了丹麥設計師對中國文化率真而幽默的解讀。
Dyrberg/Kern是由珠寶設計師Gitte Dyrberg和Henning Kern于1990年在哥本哈根創立的珠寶品牌。他們的男士配飾很有特色,沒有過多的細節裝飾,冰冷堅硬的銀與溫暖柔韌的皮革被設計師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方、圓、三角等幾何圖形不斷變幻演繹出各種質感獨特、造型剛毅的配飾。不夸張但有個性,設計師通過不同材質與幾何面的搭配交織讓配飾含蓄地透露出男士應有的凌厲與詼諧。
凝練的造型
“作曲就像建筑之舞”——這是丹麥頂級視聽品牌Bang&Olufsen的設計思想。這種說法也許還太抽象,那就看看B&O的BeoLab5音箱吧。整個音箱的造型就像是座縮小了的繚繞著銀云的黑色山峰,充滿了科幻感,但又有著建筑的美感。
在絕大多數人的腦中,遙控器除了一個長條平板的樣子還會是什么模樣?B&O的首席設計師David Lewis設計出了Beo5遙控器,徹底顛覆了遙控器在人們頭腦中的傳統形象。這個B&O花了三年時間開發研制的小玩意兒,拿在手上圓潤溫暖,就像是拿著一個小蘋果,讓人愛不釋手。立在桌上,它就像一個有著方方腦袋、圓圓身子的小型機器人,高貴卻又熱情。
要說造型的凝練、精粹,還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丹麥品牌就是Georg Jensen,這次展會上沒能看見Georg Jensen的身影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Georg Jensen是20世紀初北歐在金屬工藝領域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他曾在英國和法國接受過系統的銀器及雕塑專業的教育。1904年,Jensen在哥本哈根創立了自己的銀器工廠,開始全身心地實踐個人的創作理想。他以雕塑的手法來設計銀器,創作的銀器都有著十分強烈的立體感,而外觀造型則異常簡潔、洗練,只在底座或邊緣飾以小塊的植物紋樣,Georg Jensen是極簡主義與功能主義的完美實踐者。
好的設計最初只是源于頭腦中的創意,不過一旦付諸實踐,就會像磁場一樣,對周遭產生一種無形的力量。用Georg Jensen的銀質餐具吃飯,一頓簡單的飯也會變得莊重起來,你會因為餐具的高雅精致而不自覺地放慢吃飯的速度,細細品味食物的美妙滋味;而光可鑒人的表面則讓你不得不時時注意自己的形象。
Georg Jensen極具雕塑感的銀質餐具bowl
Georg Jensen極具雕塑感的銀質餐具coffee
Georg Jensen極具雕塑感的銀質餐具cup
純粹的材質
受傳統斯堪的那維亞手工藝的影響,丹麥設計師在對設計產品材料的選擇利用上大多講求自然單一和深入開發。選擇一種材料,然后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其功能,讓其服務于產品的外觀設計和功能使用,是丹麥設計師在做設計時會時刻考慮的一件事情。也因此,丹麥的設計產品中很少會有多種材料同時運用在一件產品上的現象。無論是合成樹脂、曲木膠合板,還是傳統的松木、櫸木,丹麥設計師總是力圖讓每一種材料都展現出完美的個性。
淡雅溫婉的Royal Copenhagen(皇家哥本哈根)瓷器
皇家哥本哈根(Royal Copenhagen)誕生于1775年,以其高品質的瓷器及精湛的設計和工藝而著稱于世。陶瓷是一種內斂與沉靜的材料,不同于銀所具有的堅毅和鋒利的性格,皇家哥本哈根的瓷器設計師知道,展現材質的純美才是設計的主旨。其瓷器造型都是雍容低調的,繪制其上的圖案也都簡潔、清新,色彩淡雅柔和,而所有這些都是為了突出陶瓷本身的溫潤典雅。1889年,丹麥陶瓷設計師阿諾爾德·克羅(Arnold Krog)因釉下彩的陶瓷設計在巴黎博覽會上為皇家哥本哈根陶瓷廠贏得了世界性的聲望。至今,其手工制造的上有手繪圖案的藍白瓷器仍是皇家哥本哈根最經典的產品。
Henning L. Jensen先生曾苦惱于無法給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張舒適、健康且可自成一個小天地而供兒童游戲的床,因此他創辦了Flexa。這一丹麥頂級兒童家具品牌,其所有家具均為天然松木所制,表面多采用封油上蠟的處理方式,保留了原木的紋理和質地。簡潔的單元結構,多變的組合方式,Flexa的家具就像是照著安徒生童話的描述制作的一樣,在充分利用自然材質的同時,還兼具了優良的功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