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鑒】201407
《麥克白后傳》 推翻暴君之后
潤物瑤輝 御制凝器 18世紀中國清代宮廷玻璃鼻煙壺展
賈木許的文藝腔 《唯愛永生》
舞臺
推翻暴君之后 《麥克白后傳》
今年是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劇作家莎士比亞誕辰450周年,全世界大部分的劇院都在今年安排了關于莎士比亞的展演,中國國家話劇院就讓田沁鑫排演了莎士比亞的名作《羅密歐與朱麗葉》,林兆華導演、濮存昕主演的《大將軍寇流蘭》也在前段時間上演。
除此之外,不少與莎士比亞有關的全新創作也在這期間一一亮相。由蘇格蘭國家劇院和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共同制作的《麥克白后傳》就是其中一部。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眾多劇作中,除了《泰特斯·安德羅尼克斯》之外最為血腥的一部了,講述的是人的欲望與殺戮。正因如此,《麥克白》也是很多劇團和導演都非常鐘意的一部戲?!尔溈税缀髠鳌返挠⑽拿麨镈unsinane,即麥克白與麥克白夫人居住的鄧斯納恩城堡,是歷史上麥克白曾統治的區域,故事所講述的正是暴君麥克白被殺死后,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故事。
編劇大衛·格里格在劇場中看完《麥克白》后,萌生了在故事的基礎上進行續寫的念頭,有著豐富旅行經驗和記者經歷的他,在創作《麥克白后傳》期間曾在中東待過一段時間,這段經歷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他的創作。在這部戲中麥克白的名字被隱去,以“暴君”代替之。英格蘭大將西華德帶領軍隊橫掃蘇格蘭,殺死了暴君并統治了整個國家。原劇中發瘋而死的麥克白夫人并沒有死,而是化名為格洛赫,領導著不愿被征服的蘇格蘭人和英格蘭大軍展開周旋。
表面上看,這出劇作講述的是英格蘭作為入侵者,與當地的蘇格蘭人發生的矛盾。但是主創團隊在場刊中就直截了當地向觀眾點出這部戲的創作初衷是“借古喻今”。他們將多年前的伊拉克戰爭,英美聯軍以維護人權保衛資源為由,大舉入侵伊拉克,打了那場將近八年的戰爭與那個數百年前的時代做了“嫁接”。除了伊拉克戰爭,近幾年的利比亞戰爭也是遭遇到同樣的狀況,作為解放者的北約軍在推翻了獨裁者政府后,也陷入了同樣的困境。對于當地的民眾來說,這些外來的部隊已經成了入侵者。劇中,養雞的蘇格蘭女孩拿起刀殺死了那位充滿善意只想搭訕的英格蘭列兵,而格洛赫最后對西華德說“都已經一年了,你竟然還沒有學會我們的語言”,這種種細節都讓作為觀眾的我們重新思考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統一和入侵,而這些思考可能并無法得出道德上的標準答案。
創作者們沒有給觀眾一個答案,也沒有偏袒任何一方—雙方都是這場戰爭的受害者。這種無奈可能也伴隨著觀眾一起,走出了劇場。不是所有的中國觀眾都對那幾場英美部隊參與的戰爭有深刻了解,但是拋開那些戰爭,只是去關注劇中當地民族與外來民族之間的矛盾,再結合當下很多的社會新聞,我們依然可以找到與這部戲的連接點,展開屬于自己的思考。
閱讀
《乾隆帝》 乾隆皇帝真的不知道英國在哪里嗎?
1793年,英國使者馬戛爾尼的隊伍抵達北京,受到乾隆皇帝的接見。這次會見被認為是近代東西方一次至關重要的接觸,盡管結果令人沮喪。在英國使者面前,乾隆皇帝展現了東方獨裁者的傲慢、保守和愚昧,他宣稱“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無有”,他甚至在接見使者時問:“英國距離俄羅斯多遠?他們的關系是否友好?意大利和葡萄牙是否距離英格蘭不遠?是否向英格蘭朝貢?”
這一段公案,幾乎成了晚近中國衰朽封閉的象征。然而,歷史是否真的像它表面呈現的樣子呢?歐立德的《乾隆帝》重新敘述了這個故事。作者在序言中說,絕大多數歐美讀者對乾隆的事跡一無所知,甚至不知曉其名號。這種狀況讓歐立德感到惋惜,但其實并不奇怪,中國人同樣不太搞得清伊麗莎白一世和路易十六,這兩個名稱可能更容易讓中國人想起一種甜瓜和一種昂貴的酒。
實際上,乾隆對于西方地理并非一無所知。1760 年,法國耶穌會士蔣友仁就曾進獻《坤輿全圖》,這張世界地圖中,兩個世紀以來東西方地理調查和地理發現的各項重要成果都包含其中。蔣友仁還曾受乾隆皇帝的委派,勘測繪制新疆地區的地圖。一個對地圖如此感興趣的皇帝,怎么會搞不清英國在什么地方?而從康熙皇帝的時代起,法國政府就一直在向中國派遣“科學傳教團”,他們與清國的皇室建立了良好的交往。如果不是在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乾隆的使團也將抵達巴黎,拜見路易十六。
歐立德猜測,乾隆皇帝之所以提出這樣幼稚的問題,是故意要給馬戛爾尼使團留下一個印象,即“偉大的大清帝國不可能對遙遠的小島國家英國有任何的興趣”。如果我們去察看更多關于這次覲見的史料,就會對乾隆皇帝“保守愚昧”的刻板印象產生懷疑。當英國使者向他展示英國海船模型時,皇帝詳細詢問了關于軍艦零件以及英國造船業的問題,第二天,乾隆密令軍機大臣傳諭兩廣總督,“英吉利在西洋諸國中較為強悍,且聞其向在海洋有劫掠西洋各國商船之事”,需振作海防,提高警惕。
乾隆皇帝所處的時代幾乎跨越了整個18世紀。這個世紀的西方正處在獨一無二的“革命時代”。人們往往認為這個時代只發生在西方,而東方卻在康乾盛世中固步自封。東方是否成為純粹的旁觀者呢?事實上,東亞的深刻變革也在乾隆的時代發生,并奠定了現代中國的基礎。乾隆的軍隊征服了新疆,盡管后來依然叛亂頻仍,而中央政府也一直無法在此建立起像中原地區那樣的統治方式,但乾隆朝的遠征依然影響深遠。它不僅大大擴展了清朝的疆域,而且影響了世界歷史。中國和俄國的競爭不再僅限于蒙古和滿洲的北部,而延伸到了中亞;準噶爾的消亡,則意味著歐亞大陸最后一個有威脅的游牧民族聯盟已經消失,“上帝之鞭”和成吉思汗的時代徹底成為過去。歐立德評價:“乾隆的這次征服其實是世界歷史的一個分水嶺。”
雖然乾隆并不那么喜歡外國人,但他對東西方的貿易并不排斥。當貿易禁令使得南方的絲綢市場受到影響,威脅到蠶農和紡紗工人的生計時,乾隆批評道:“徒立出洋之禁,則江浙所產粗絲轉不得利,是無益于外洋,而更有損于民計。又何如照舊弛禁,以天下之物供天下之用,尤為通商便民乎?”中西方貿易在乾隆年間獲得飛速發展,英國每年要從中國進口2300萬鎊紅茶,這些茶葉帶來的茶葉稅為英國王室提供了十分之一的收入來源。與此同時,每年有3000萬兩白銀流入中國。在商業的主導下,一個新世界正在展開,中國無疑參與其中。
乾隆朝作為舊時代最后一個盛世,有很多弊病值得批評,但它未必如我們所想的那么固步自封。在這樣一個時代的乾隆皇帝,無論他本人是否愿意,也不得不如歐立德所言:“天之驕子,世界之人”。
展覽
潤物瑤輝 御制凝器 18世紀中國清代宮廷玻璃鼻煙壺展
時值上海玻璃博物館建館三周年,館長張琳聯合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以及國內一眾藏家,共同推出 “潤物瑤輝 御制凝器—18世紀中國清代宮廷玻璃鼻煙壺展”。六十余件精美絕倫的清代宮廷玻璃鼻煙壺,無論是色、形、紋、意、用,都可以從其小巧身形中窺探魅力所在。通過這些器形小巧精致、工藝精湛絕倫的玻璃器,可了解清代人類世界的社交趣味。
類似于今日人們都會隨身攜帶一枚智能手機,在清代,幾乎所有人都會隨身攜帶一枚小瓶,閑暇時便會拿起倒出少許粉末于手腕或虎口,湊近鼻子,輕輕一吸,沁人心脾。這正是鼻煙。而那小瓶,便是鼻煙壺。在當時社會,還沒有很普遍的品牌效應,但人類群體中的等級劃分,勝過今時今日。穿金戴銀固然能明確彰顯身份,文人雅士傳承有序的氣質也能說明一切,而其他人之間攀比的載體,就含蓄得多,那就是鼻煙壺。翡翠、白玉等等材質,明眼人一看就懂。但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卻是玻璃器。
因為玻璃器由西方人傳入中國,所以對那時大部分生活在信息閉塞社會中的國民來說,能擁有一件玻璃器鼻煙壺,堪稱如獲至寶,因為那玩意兒得天天用,天天拿出來顯擺,天天有人對此嘖嘖稱贊。于是,這面子就漲了。
一切玩物的風潮都是自上而下產生的,玻璃質鼻煙壺在王公貴族中風行,后又延傳大眾,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受到帝王重視。玻璃鼻煙壺中的精品在于宮廷所使用的鼻煙壺,這些宮廷器大多產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間,這三朝皇帝對于玻璃器極度鐘愛,甚至不惜工本在紫禁城建立造辦處玻璃廠,邀請國外傳教士駐扎主持,雇用大量能工巧匠為皇宮打造一批冠絕中西的中國清代宮廷玻璃器。用這些御制玩物來犒賞王公大臣和封疆大吏,別有情趣。
此次展覽根據器物自身的特征,將所有鼻煙壺劃分為單色器形組、套料雕刻組、中國元素圖案組、仿制組、八角磨棱組等共計16個分類,其中更有兩件極其珍貴的玻璃胎畫琺瑯彩鼻煙壺。此外,本次展覽還展示了與鼻煙文化相關的3組展品,“瓷塑官員聞煙消夏像”,“原裝德國進口鼻煙大瓶”,煙碟、煙勺、煙漏等,充分感受18世紀中國宮廷的生活及審美情趣。
玻璃鼻煙壺上的紋飾,可以說是一個微觀的藝術世界。螭虎、龍鳳、松鶴、梅蝶、荷鷺、魚藻各具深意,甚至海水、山石、蘭竹、蟈蟈等常見景物也另有所指。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變遷,在這些器物中一一得以映現。這些紋飾,體現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是中國與西方藝術品最大的差異與價值所在。同時,由于當時不惜代價的制作態度,使得清代玻璃鼻煙壺的顏色呈現出如夢如幻之感:月白、水綠、杏紅、柳黃、紺藍、雪青、紫棠等等,其名如詩,其色如畫。
鼻煙壺在各國博物館中都有被收藏,特別是玻璃制的尤其受青睞。在鼻煙壺收藏名家中,瑪麗及莊智博夫婦被譽為近20年來鼻煙壺的最大藏家。其擁有的藏品達1720件之多,總價值估計7000萬美金,囊括了近三個世紀中國鼻煙壺工藝的珍品。在最近的幾年時間里,香港邦瀚斯與香港蘇富比已經連續8次開設專場,把瑪麗及莊智博夫婦收藏的這些鼻煙壺分批拍賣,讓更多的愛好者擁有這些承載著古人智慧的小玩意兒。
電影
賈木許的文藝腔 《唯愛永生》
正如那個經典的老段子,如果組個電影導演的搖滾樂隊,賈木許大概是前三甲的人選。余下的可能還有庫斯圖里卡、馬丁·斯科塞斯、文德斯等……在《唯愛永生》里,賈木許顯然越玩越嗨了,嗨到他忘記了自己還是一名電影導演,而更像是不修邊幅的搖滾樂手、放浪不羈的詩人。
這名文藝腔極重的美國獨立電影導演,極盡能事地擺弄著演員造型、私家收藏以及音樂品位,令吸血鬼跟搖滾樂在主人公身上融為一體。當他愈發嚴肅地想要顯擺,變本加厲地取笑著愚蠢的人類,反倒令電影多了一層黑色幽默。過往的賈木許作品也有類似的幽默趣味,玩的不是電影,是主人公的孤獨、疏離和寂寞……可是,《唯愛永生》從頭到尾都在把玩這套輕飄飄的東西,嘴炮打得爽,卻多少讓人有些失望。
放在吸血鬼題材里面,《唯愛永生》也顯得格格不入。認為過去才是最好的,諸如此類的臺詞,反復出現了《唯愛永生》的對話當中,由于整個世界都被污染了,這些沒落的吸血鬼貴族,甚至找不到新鮮純正的人類血液,只能茍延殘喘。借超脫于人類存在的吸血鬼,《唯愛永生》表達著對這個世界失望的主題,實際上,對這種消極頹廢的厭世觀點,伍迪·艾倫和韋斯·安德森都拍攝了相同的電影。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處在糟糕的時代,而以前的時代才是黃金時代。韋斯·安德森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借茨威格的靈感啟發,隱約道出人類文明的消逝。這兩部電影雖然調子往下,可是表現手法卻積極往上。
亞當喜歡音樂,夏娃喜歡文學,這兩個具有寓意的名字,多少也在反映人類社會的起源和現狀。畢竟,無論藝術或者文學,都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是整個社會不斷向前走的產物。當兩名吸血鬼都抱殘守缺地出現,那種自憐自艾的無奈和逃避,或許并不是因為導演感到害怕,而還是那種揮之不去的失望。他跟世界不再有聯系,他可以盡情地調侃著每一個大藝術家,活在世上,只有深深的虛無。夜晚降臨,當鏡頭掃過破敗的底特律城,賈木許的意圖溢于言表。
出演吸血鬼情侶的湯姆·希德勒斯頓和蒂爾達·斯文頓都人氣極高,他們都具有冰冷硬氣的面龐輪廓和身體線條,無奈在于,即便如此以顏取勝,但看下來,觀眾卻很難對兩個角色有太大的認同。原因還是前面說的,這種消極被動的防守型人物,一向很難獲得觀眾的喜愛。他們或許有很高的修為造詣,但他們早已不食人間煙火,更不跟人類打交道,更像是賈木許假借兩個模特道具,一五一十地說出了他想說的話。而這般安于現狀的封閉故事,多少會顯得小家子氣,很難真正提升整部電影的格局。
不是說吸血鬼題材就不能文藝腔,不能滿世界的發牢騷??墒?,《唯愛永生》顯得太過封閉了,沒有人情味兒。既然你覺得整個世界與你無關,那么,如何奢望觀眾會覺得他們所置身的世界有任何美好可言?這股腐爛的死亡氣息,在那些華麗的袍子身上肆意亂竄。至于那些純粹為了慢鏡頭而慢鏡頭的段落,除了追星族,大概沒人會喜歡這樣的調性和表現手法。也許,拍支MV都比拍部電影好。好在即便如此,也真的有人要看MV。如果你不把《唯愛永生》當作深刻的藝術片,而是把玩情調的意淫片,那么,它還是可以一看的。至少,在攝影和配樂上,賈木許依然做到了水準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