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了,高考加分何以至此成也公平,敗也公平

回顧高考優惠政策的歷史,對特殊群體入學機會的不公平進行補償,是其本初的邏輯。但加諸其身的動機與利益越來越復雜,終使其在背離公平的路上越走越遠。2014年,本是高考加分項目“瘦身”的第一年,然而遼寧與河南幾乎算是慣性式的加分丑聞,表明它步入正軌的道路仍舊漫長。

責任編輯:朱紅軍 蘇永通 實習生 岑欣杭 王繼周

2011年4月23日,參加首次北京高中體育競賽優勝者和等級運動員測試的學生在參加測試。只有通過統一測試的考生,才能享受高考錄取加分政策。 (CFP 王海欣/圖)

幾乎成了每年慣常的戲碼,2014年高考后,遼寧、河南兩省又爆出大面積體育加分舞弊事件,關于高考加分政策的爭議再次引燃。

回顧高考優惠政策的歷史,對特殊群體入學機會的不公平進行補償,是其本初的邏輯。之后為滿足特定時期對人才的要求,高考加分在德智體的考核中起到了調節器的作用。無論在國家,還是地方,在不同的發展時期,高考加分都曾完成了賦予它的歷史任務。但加諸其身的動機與利益越來越復雜,終使其在背離公平的路上越走越遠。

政治補償與服務建設

體育好,拿過獎,優秀學生干部,德智體全面發展,就可以在高考中快人一步?現在是,但倒退60年,這樣的履歷分分鐘被革命軍人秒殺。

1950年的高校招生文件規定,對于“參加工作三年以上的革命干部及革命軍人、兄弟民族學生以及華僑學生,考試成績雖稍差,得從寬錄取”。而后來耳熟能詳的優先錄取一詞,則出現于1954年的教育部高校招生文件,但規定仍顯粗略。

直到1956年7月,《全國高等學校1956年暑期統一招生錄取、分配辦法》才對優先錄取的分數優惠幅度首次作出明確規定:在與一般考生成績相同或相近(指總分少20分左右)時,就應該優先錄取。這時,受惠群體中增加了烈士子女和港澳學生。

“這一階段的政策,體現了政治補償特征?!备=ㄊ〗逃荚囋焊毖芯繂T羅立祝分析,革命干部與軍人、烈士為新政權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華僑在抗日期間給予新政權很多物質與政治支持,國家給予相應優先錄取政策,帶有明顯的安撫與補償之意。而給予少數民族考生優先錄取政策,則有利于維護國家安定與民族團結。

此后的“文革”,高考一度廢止,恢復高考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