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利益】處理當前中印關系:還真要注意一些問題

中印關系的話題,因近期亞洲局勢的急劇變化和印度新政府的上臺而再次成為輿論熱點。但是實際運作起來,并非那么容易。當前,有些問題必須高度注意。

責任編輯:李梁 曹辛 助理編輯 劉雨樺

2014年6月30日,北京,儀仗隊歡迎印度副總統安薩里訪華。(CFP/圖)

中印關系的話題,因近期亞洲局勢的急劇變化和印度新政府的上臺而再次成為輿論熱點。但是實際運作起來,并非那么容易。當前,有些問題必須高度注意。

毫無疑問,當下中印關系出現了一個調整的契機,中印關系可能出現突破;但與此同時必須認識到,它的落實將是一個雙方共同努力和具體實施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相互博弈的過程,不僅僅會因為某一方態度略有轉變就一蹴而就。

莫迪新政府:急內政,不急外交

以莫迪的性格或風格,他會以自己為主,在大國間大搞平衡,爭取主動,使印度利益最大化。

從莫迪以前的經歷、其競選綱領和執政以來的舉措看,新政府的主要任務、優先考慮或急務并不是外交,而是內政。莫迪的強項也是內政,是經濟,而不是外交或國際事務。而且,他需要在經濟方面證明自己,以取信于國人。

莫迪贏得人望的原因,也是因為他領導的古吉拉特邦經濟增長率創各邦之最,基礎設施建設和吸引外國企業投資設廠尤其引人矚目。但他也有短板:那就是他的“印度教至上”的原教旨色彩和在2002年古吉拉特邦印度教徒大規模襲擊穆斯林的騷亂中不作為的責任。

莫迪是個有爭議的人物,他需要證明自己,尤其是需要用內政、用經濟奇跡來證明自己。

那么,中國是印度最需要、最合適的經濟合作伙伴嗎?

印度經濟發展的障礙不是缺乏國際合作或援助,而是自身的不開放和投資限制過多造成的。如果印度經濟體制進一步改革,市場進一步開放,國內的投資者和海外印度人資金、技術和人才的注入就足以使印度經濟脫胎換骨,而且還有歐美、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的投資者或合作者。何況印度還一直抱怨對華貿易的巨大逆差,擔心對中國經濟產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