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訪韓之后
在被媒體熱稱為“中韓蜜月期”的習近平主席訪韓行程結束之后,韓國各界開始冷靜下來,仔細拆開一個個習近平主席送給韓國的“大禮包”,思考此次習近平主席之行給韓國和朝鮮半島的意義和影響。
責任編輯:曹辛 助理編輯 劉雨樺
2014年7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爾同韓國總統樸槿惠舉行會談。會談后,兩國元首共同會見記者。
在被媒體熱稱為“中韓蜜月期”的習近平主席訪韓行程結束之后,韓國各界開始冷靜下來,仔細拆開一個個習近平主席送給韓國的“大禮包”,思考此次習近平主席之行給韓國和朝鮮半島的意義和影響。
韓國《中央日報》稱韓國應該開始直面習近平主席訪韓期間關在“房間里的大象”(意指所有那些觸目驚心地存在卻被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實)。
喜憂參半
此次習近平主席訪韓,無論在訪問前夕還是訪問中,朝核問題一直是各界關注的重中之重,無疑是第一頭大象。
據悉,在7月3日發表的中韓聯合聲明中,對于無核化問題,韓方希望中方在聯合聲明中通過“反對朝鮮進行第四次核試驗”等更直接和強硬的措辭向朝鮮施加壓力,但中方堅持用“半島無核化”這一措詞。據韓國外交部有關人士稱,韓國青瓦臺等政府內部對于中韓聯合聲明中使用“反對朝鮮開發核武器”一詞曾與中方妥協,后同意改為“反對半島核武器開發”,但樸槿惠政府仍堅持:應該明確地指明現在朝鮮半島只有朝鮮擁有核武器。
在韓國政府執著于兩個詞語意義不同而爭論的同時,韓國的專家認為對于這兩個詞沒有太多糾結的意義。韓國專家表示,9·19共同聲明和聯合國決議等多個國際文件中使用的都是“朝鮮半島無核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