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中國威脅,就是安倍的邏輯”解禁集體自衛權背后的日媒生態
在日本,“中國威脅”似乎一直與安倍所追求解禁集體自衛權如影隨形。在政府的耳濡目染之下,日本報紙總是跟著安倍有意無意地在幾乎所有文章中直接或者間接地強化。在日本,反對中國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責任編輯:姚憶江 助理編輯 劉雨樺 實習生 解天 龔宇喆
當地時間2014年1月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觀位于日本三重縣的“伊勢神殿”并發表講話,安倍替自己此前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進行了辯護。
在日本,“中國威脅”似乎一直與安倍所追求解禁集體自衛權如影隨形。在政府的耳濡目染之下,日本報紙總是跟著安倍有意無意地在幾乎所有文章中直接或者間接地強化。在日本,反對中國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這是非常危險的:日本媒體不是被動接受政府管理,而是主動被政府約束。”加入記者俱樂部和貼身跟隨官員,都是日本官方對媒體“軟性”控制的主要途徑。
安倍解禁集體自衛權,正是利用了日本民眾對戰爭的恐懼心理,將中國塑造成了一個將日本帶入戰爭的主要因素。
2014年7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加了“七七事變”紀念儀式并發表講話,中國最高領導人第一次高調出席“七七事變”紀念活動。而日本媒體的一致看法是,中方今后也將會持續這種嚴厲的狀態,“中國威脅”觸手可及。
中國的威脅,一直是日本所有報紙“必須寫的”主題之一。“左派批評中國威脅,右派也批評中國威脅。”東京新聞記者草菅大說。
“安倍在防務方面一貫喜歡發布壞消息,越恐懼越能說服百姓支持。”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劉林利說。炒作“中國威脅”,塑造地區緊張的安全形勢,是安倍提倡解除對日本集體自衛權禁錮的主要原因。
而日本媒體,早已在自覺或不自覺間,成為安倍實現個人政治理想的重要注腳。
“不安倍增”
“經常和安倍一起坐車、吃飯的記者,怎么會反對他呢?”
2014年7月1日下午4點55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推特中發了一條消息:“我將在任何情況下,捍衛和平、保證人民的生活水平?;诖?,今天內閣批準了新的安全發展政策。”
5分鐘后,日本政府召開臨時內閣會議。當晚6點,安倍在首相官邸召開記者會,宣布內閣已經決定將修改憲法解釋,逐步解禁集體自衛權。
府邸外,日本民眾組成的抗議游行,民眾拉出“不安倍增”的橫幅,吸引了各國記者的閃光燈。
這是日本今年最大的政治事件,解禁集體自衛權,意味著日本自衛隊有了“走出國門,幫別人打仗”的權力,也意味著日本戰后國防策略的全面轉向。
消息通過日本放送協會(后稱NHK)的直播送往世界各地。讀賣新聞記者田中康在一周前也已接到通知:7月5日前,報紙的版面都會比較緊張。“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