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評論】夯實我們的國家記憶
怎樣的歷史可以成為國家記憶?七七事變及整個衛國戰爭都足以成為構建現代中國的國家記憶。大半個世紀已過去了,包括歷史當事人在內的“活歷史”正在快速消失。我們熱切期盼官方公開歷史資料、公開征集證據,動用國家力量拯救我們相關國家記憶的最后一搏。
責任編輯:戴志勇 蔡軍劍
2014年7月7日,中國有一個罕見的超規格紀念。不是傳統的逢五逢十,中國最高領導人卻出現在了紀念現場并致辭。一些長期關心中日關系的海外媒體注意到了這次紀念活動的不同尋常,不約而同地使用了“罕見”一類的形容詞。
如果要問,歷史上的這一天曾發生過什么?
相信大多數國人瞬間便能讓自己的記憶回到77年前,然后脫口而出一段教科書般的回答:1937年7月7日,日本華北駐屯軍以士兵走失為由挑起爭端,炮擊宛平城,遭到駐守的第二十九軍阻擊,日本侵華戰爭由此全面鋪開,中國史稱“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
這一事件的重要性無需贅言,它在幾個重要維度上構建了中國的歷史記憶。
這一天,首先指代的是那一場于中國命運攸關的衛國戰爭。它從1931年9月18日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