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20140710)
責任編輯:陳斌 實習生 陳霞
N0.1 高考改革不能搞“暗室面試”
《新京報》 2014年7月7日 劉遠舉
(原文摘編)2014年,上海交大13個省市試點,考生的高考成績僅占60%,綜合素質測試成績和學業水平測試成績則分別占30%和10%。據說是為了打破“唯分數論”。不過,令人疑慮的地方頗多。
根據相關規則,考生在提前批中填報志愿,達到投檔分數后,就進行學業水平測試。所謂學業水平測試,靠語外史地數理化生及思想政治與信息技術等十科,計算總成績。
但是,高考的考綱是國家與高中學生的一個契約。據此,學生理性地分配自己的學習時間與精力?,F在這個契約的內容發生了變化,一些本來不重要的科目的權重突然提升。
更令人心生疑慮的是綜合素質測試。上海交大組建百人專家評審團,在測試中,3名面試專家與1名考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面試順序、面試專家、考生都由學校監察處雙盲隨機抽簽。
這讓筆者想起了當年考研。當時,某學校政治輔導班就很火,其原因就在于是批改考卷的老師講課,會傳授一些典型的回答語句。通過這些語句,老師可以識別出那些上過培訓班的學生,打分稍微松一些。上海交大“面對面”的交流,會不會也尋租呢?
高考是非常嚴格的,出題老師需要事先隔離、斷絕通訊,直到高考結束,評卷時也是嚴防死守。那么,學業水平測試考試、綜合素質面試,能做到高考一樣的保密級別嗎?出題的專家、百人專家團,有事先隔離,有斷絕通訊嗎?這其實是把高考的監督權降級、下放。
不可否認,高考在一些地方有串通舞弊、放水加分現象。但這需要的是嚴格執法,去堵住漏洞。如果說,這些明目張膽的舞弊是對高考制度的硬沖撞的話,那么,通過面試、綜合測試等形式,把大學的入學資格交到少數人手上,則是一種軟性的對高考制度的腐蝕。
【推薦理由】高考分數面前人人平等。于貧寒子弟,乃是最公平的階層上升途徑。真搞分數只做參考的美國那一套,就是底層的滅頂之災。
N0.2 宋代如何處置通奸
《南方都市報》 2014年7月6日 吳鉤
(原文摘編)幾乎所有的文明體都曾將通奸入罪。從先秦至民國,中國一直設立通奸罪。通奸罪罰的演變趨勢呈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