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斯 指點歐洲

演講結束,到了觀眾提問時間,出現了一段冷場,滿頭銀發的吉登斯說:“沒人提問題嗎?沒人提問的話我來給大家唱一首Beatles的歌?!?br />

如果一個學者長時間只呆在學校里面,你的想法可能并不來自社會真實,你也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可能對社會產生什么影響。當你把想法應用到政治活動中,你就有機會修正自己的想法

安東尼·吉登斯        圖 / 大食


  當安東尼·吉登斯站在你面前的時候,你很難把這個親切隨和、風趣幽默的人,跟他所提出的那些艱深難懂的理論聯系到一起。
  吉登斯的著作之多令人嘆為觀止。據說,在英國有人懷疑吉登斯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寫作小組——因為在30多年的時間里,他平均每年都要推出一本新書。翻開他的著作,只要看看那些關鍵詞:社會構成、現代性、風險社會、全球化、第三條道路、福利社會……便足以讓普通讀者暈眩,望而卻步。
  無可懷疑的是他的成就。這位高大清癯的英國老人,是過去30年里歐洲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學家。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他對于馬克思、韋伯、涂爾干等人的經典作品的詮釋一直是“幾代大學生課本的生命線”。他還是社會學領域中結構理論的創建者,并將“現代性”的研究推向了社會學研究的中心位置,以至于現任歐盟貿易代表帕斯卡·拉米說,是吉登斯發明了全球化。
  自1994年《超越左和右》發表以來,他進入了最重要的政治理論家的行列。他的“第三條道路”理論不僅極大影響了英國工黨,以至于他被稱為“布萊爾的精神導師”,更廣泛地影響了20世紀90年代末的政治氣候。1997年,他當選百年名校倫敦經濟與政治學院第11任院長,該校作為福利國家的基本思想和政策的發源地,曾對英國社會政局產生深遠影響。
  但從這位英國“終身貴族”的身上,卻看不出多少貴族的嚴肅和拘謹,他甚至有點不拘禮節。在中山大學演講前為學生簽名時,發現手上沾到了墨水,這位大師竟然將唾沫吐在手上,擦去墨跡,然后若無其事地用那只手繼續跟后面的人握手。
  演講結束,到了觀眾提問時間,出現了一段冷場,滿頭銀發的吉登斯又一次展示了他那不動聲色的幽默:“沒人提問題嗎?沒人提問的話我來給大家唱一首Beatles的歌?!?BR>
“第三條道路”和“粉紅色歐洲”
  上世紀60年代,正是Beatles的搖滾樂風靡全球的時代,也是西方發達國家開始向第二次現代化過渡,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大現代化模式都處于深刻轉型或改革的關鍵時期。正是在那個反主流文化、反正統價值觀的思潮盛行的年代,吉登斯開始了自己的學術生涯。
  與社會學發生接觸對吉登斯來說純屬意外。在赫爾大學,他是哲學系學生,因為那一年老師不在本校,他只好另找專業。轉到心理學系后,他被告知,學習心理學的同時,他還必須學習社會學。
  1964年,在倫敦經濟與政治學院取得社會學碩士學位后,吉登斯并沒有如愿成為一名公務員,而是成為萊斯特大學的社會學教師。
  1960年代的最后兩年,吉登斯到了北美。當時正值美國反越戰和嬉皮士運動的高潮,吉登斯目睹了加州海灘上嬉皮士們“如同羅馬帝國滅亡時的情景”,開始體會到北美熱衷一時的激進主義。從那時起,他開始關注現實,對社會運動發表評論,而他在加州大學講授的社會學課程,則形成了他的第一本書《資本主義和現代社會理論》。
  1994年,吉登斯出版了《超越左與右》,這本書帶有強烈的社會改造方案的色彩。他認為左右之爭無法解決當代西方社會的問題,并提出了激進政治的六點框架,包括修復被破壞的社會團結;建設生活政治;用能動性政治解決國家與社會、市場間的關系;發展對話民主和情感民主,對民主體制進行民主化;改革福利國家,把依賴福利轉變成積極福利和在各個領域消除暴力。
  這一理論使得英國工黨新一代領導人布萊爾找到了立足點,成為新工黨的指導性理論。1997年的英國大選中,工黨獲得了一邊倒的巨大勝利,堅持吉登斯所提出的“第三條道路”理論的布萊爾當選英國首相。
  “第三條道路”被看成是吉登斯描繪出的一幅理想的政治藍圖。這是一個理想化的政體:既能夠擁有自由市場的效率,又能夠擁有福利國家的平等;既能保持經濟的增長,又能確保環境不被污染。上世紀90年代后半期,信奉“第三條道路”的中左路線的政黨在歐洲的13個國家陸續上臺,或單獨執政,或參加聯合政府,當時的歐洲成了左翼黨的天下,被輿論稱作“粉紅色的歐洲”。吉登斯的理論彷佛一夜間在全球各地開花。
  從2000年開始,形勢起了變化。最初是在不大起眼的奧地利,接著在意大利、丹麥、荷蘭和法國等國家,左翼政黨相繼失去執政地位。在英國國內,對“第三條道路”也有很多不同意見?!缎l報》作者波莉·湯因比就認為,雖然第三條道路是“一個理想的政治混合體——靈活、敏捷而且多變”,但對于工黨來說,這反而成了一種累贅,因為布萊爾堅持的第三條道路理論“對未來的目標而言只是一個更為模糊的藍圖”。
  今年,布萊爾下臺,布朗上臺后,吉登斯推出自己的新書《輪到你了,布朗先生——工黨怎樣再次獲勝》,圍繞新首相布朗要解決的問題展開。他認為和同期的美、法、德政府相比,布萊爾的工黨政府使得英國社會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同時他也認為布萊爾靠個人品質的吸引力和社會網絡獲得了選票,但是這種支持來得快,去得也快。
2003年之后,吉登斯相繼辭去倫敦經濟與政治學院院長和劍橋大學教授職位,目前只保留了英國上議院議員的頭銜。這位年近70的老人將自己一生的事業分為兩個階段:前30年的學術研究生涯和近15年來的政治實踐活動。
  “在很長的時間里,我一直在大學工作,但現在我更多地參與到很多的社會領域當中。我覺得,更多的學者應該這樣做。如果一個學者長時間只呆在學校里面,你的想法可能并不來自社會真實,你也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可能對社會產生什么影響。當你把想法應用到政治活動中,你就有機會修正自己的想法?!?BR>
摒棄現代化就是從農村轉向城市的錯誤觀念
  “第三條道路”理論在中國也產生了巨大影響。學者秦暉認為,在當今中國的社會現實與問題情境中,“問題”所呼喚的“主義”,應當是自由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的共同底線,也就是吉登斯所說的“激進的中間派”立場。
  但是,在中山大學演講后的記者招待會上,吉登斯卻坦言,他現在已經不太經常提到第三條道路了?!耙环矫?,我們推動競爭的市場經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與此同時,我們還要能夠辨認和繼承一些傳統價值,嘗試照顧窮人,這就是所謂的社會主義民主。目前,這個觀點對我來說比原來的第三條道路理論更加重要?!?BR>  中山大學給他的演講主題卻是“第三條道路的政治”。演講中,他認為目前全球出現了三大變化:首先是全球化,互相依賴又互相分離;其次是經濟生活的本質已經改變;第三是對整個世界的定義有所變化,這是一個更大的反思社會,有更多信息的流通,傳統和世俗都有所削弱。第三條道路的政治最主要是要在經濟和政治上找到平衡點。
  每次討論結束后,吉登斯會用中文說“謝謝”,在新聞發布會上還笑稱自己全身穿的都是“Made in China”,但面對記者一個接一個關于中國問題的提問,他坦白地說,自己對中國并不是很了解。
  和妻子萊德妮娃到達廣州后,他不斷地向身邊的人詢問有關廣東的狀況,并且認為“廣東就是一個充分享受全球化成果,受益于經濟全球化的區域”。
  他對中國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中國應該繞開西方國家走過的緩慢的、付出巨大代價的工業發展之旅,直接在環境技術方面有重大的跨越,同時,吸取西方國家過度福利政策的教訓,摒棄現代化就是從農村轉向城市的錯誤觀念?!?BR>  早在1997年5月,吉登斯在同英國政治學家克里斯多夫·皮爾森的長篇談話中就已提及“中國道路”,他認為中國將繼續保持快速的經濟發展,民主化也會到來。他認為東亞國家的進一步發展,關鍵在于對腐敗的成功打擊、民主化的延伸、對向國內投資的開放以及男女平等地位的增強。
  2007年12月3日,當記者提及他10年前的這個判斷時,他認為那并不是預言?!爸袊呀浫〉昧私洕系拈L足發展。而在政治上,我相信中國會變成一個民主國家。目前中國面臨的問題太多了,比如環保問題,比如政府和商業之間的關系,還有政府內部的腐敗問題,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P>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