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玩】一輩子“收破爛”的人 王衛與他的古宅世界

從十四年前開始,42歲的王衛到各個古鎮村落 “收破爛”,他看到那些被遺棄的時代碎片實在可惜,而那些碎片經過修復和重整,組成了聞道園,被認為是“古建筑異地保護的典范”。

從十四年前開始,42歲的王衛到各個古鎮村落 “收破爛”,他看到那些被遺棄的時代碎片實在可惜,而那些碎片經過修復和重整,組成了聞道園,被認為是“古建筑異地保護的典范”。

“上海有著豐富的博物館資源,大家都有逛博物館的經歷,但是少了親切感,冷冰冰的,在這里,我愿意向朋友們不斷地講述這些老故事。”

從清代道光六年皇帝赦封的牌坊到古色古香的“宰相府”門前的石獅、拴馬樁;從貞節牌坊到御賜匾碑,古宅園林聞道園里的一磚一瓦、一棟一梁,都來自安徽或浙西。“想讓更多到這里參觀的人了解到古宅中所有細節的文化和故事,古宅沒人進去,它永遠是一文不值的。”王衛創建了這一占地近1000畝的古宅園林,“從未想過有今天這樣的狀況,收藏古建筑越多,感覺自己要做的保護工作責任越重大。”他說。

王衛在聞道園漸漸樹立起大大小小多棟古宅,用園林藝術營造景致,曲徑通幽,古樹名木多葳蕤,碧湖水榭相倚靠,四周樹木蔥蘢,環境幽雅。他在每棟宅邸中配以不同主題,填充自己珍藏的字畫、家私和古董,以及大批石刻石雕與珍貴奇石藏品。

 

以誠意打動對方

最早,整天與樹木、石頭打交道的園藝商人王衛,想在自己的苗圃中修建一棟能夠體現他和友人們品位的建筑物,用于朋友聚會喝茶吃飯。他聽說有一棟安徽古宅即將出售,有臺灣買家出價20萬,業主正猶豫不決,于是他與幾個朋友商量,加多一些錢拿下。這就是現在作為主接客大廳的“進士第”。

這座建于清朝嘉慶年間的宅邸,上下共計三百余平方米。室內雕刻精美絕倫,上有一對獅子牛腿,左邊雕的是獅子繡球,象征官品與權貴。右邊雕的是太師少師,象征步步高升,官運亨通。這棟房子最大的特色在于中間的橫梁上,它的正面雕的是福祿壽,而在下方,雕了一個倒掛九獅,可以看出這位進士希望自己可以步步為營,以后可以成為一品大員。

“十幾年前,把這棟古宅搬遷過來后,碰到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它沒有‘戶口’,之前也沒有任何標準案例去評判一些問題,像是驗收,幸虧也是和一些房產建筑商合作,最終輾轉折騰解決了這個問題。”從創立之初就開始參與其中的友人王國俊說道。王國俊在上海的社交圈內鼎鼎有名,人稱“祈福大哥”,幾乎每隔一兩周,他都會帶一批好朋友前往聞道園參觀,親自當導游,帶領大家了解聞道園的創建歷史和人文夢想。

這些老房子是王衛從安徽買來的,確切地說是一個村、一個村尋訪來的。在那些還沒有開發為旅游景點的鄉村,看到搖搖欲墜的老房子,結構沒太大破壞,木雕一定要精美,就跟房東談價錢。談得攏,就整體購下,拆散后編號,運回上海后修復還原。有時候,為談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價位,王衛還須在鎮上住下來,慢慢磨,敬酒遞煙地嘮家常,最后以誠意打動對方,方能如愿以償。“那是好幾年前的事啦,現在地球人都知道老房子值錢,價格漲了好幾倍。”他說。

“我們已經收了七十多棟老宅,修復還原了二十多棟,收購的價格并非很高,但是運輸、重建和內飾再設計,可能是收購價的10倍多,而這些又都是非常規流通的物品,所以,我們這里資產很雄厚,但是流動資金有點緊巴巴,只要一有錢,我們會立馬投入其中。”王衛覺得,親自帶領伙伴們游玩聞道園,是一個非常有親切感的作為,“上海有著豐富的博物館資源,大家都有逛博物館的經歷,但是少了親切感,冷冰冰的,在這里,我愿意向朋友們不斷地講述這些老故事。”

所以,來到聞道園的一定都是王衛的朋友們,主人們并不太張揚,盡管這里是一個4A級旅游景點,但王衛認為還是需要控制人流,基本的參觀流程是這樣的:首先在進士第集合,喝茶小歇,緩沖一下城市人慣有的浮躁;之后跟隨主人跨過“圣旨牌坊”。參觀奇石館,再逛一下其他幾棟古宅,回到進士第,吃上一頓可口的有機農家菜,喝點酒,大家其樂融融,忘卻都市煩擾。

“圣旨牌坊”是一座道光六年的圣旨貞壽牌坊,距今約有190年的歷史,頂部圣旨下面鐫刻著四個字:“貞壽之門”,這種麻石的“圣旨”牌坊在古徽州存世較多,但是貞壽牌坊頗為罕見,其稱頌的是汪同生的妻子彭氏,彭氏在道光六年將近100歲的時候才被嘉獎獲此殊榮。

跨過了牌坊后,沿著一條小徑緩緩走向奇石館,小徑兩旁堆砌著有關于老宅的零碎部件,有門柱、石墩、拴馬樁、石磨、碑刻、牌匾等,王衛會帶著朋友們一塊塊石頭說開去,這些元素常人并不認知其價值,在王衛心中,缺一不可。“一個古宅,不僅僅有建筑單體,還有匹配的一些元素,事無巨細,整個組合在一起才算是還原以前的生活風貌。”王衛說。

進入奇石館閑逛,是一次充滿奇幻色彩的旅程。這里都是王衛的精心收藏,中國各地的著名石料和石質工藝品一應俱全,主要館藏有安徽的靈璧石,廣西的大化石和水沖石,新疆的風礪石、葡萄瑪瑙、沙漠玫瑰、和田玉、木化石和木化玉,湖北的菊花石,緬甸的木化石和木化玉,廣西的肉石,河南的恐龍蛋,江蘇的昆石等幾十個品種。進門映入眼簾的便是由各種顏色石頭打磨雕琢成的《滿漢全席》,緊接著是成色極靚質地上好的巨型新疆和田玉,又有距今有一千年左右的宋代巴蜀古石刻屬國家二級文物……任何對石頭情有獨鐘的玩家,來到這里都會感覺進入了仙境一般。而且這里諸多石刻工藝品錯落排列,讓人頓生美感。

不小心成了古建筑保護者

逛完了奇石館,繞過樹林和八卦荷花池與錦鯉魚池,繼續參觀幾棟主題老宅。

楠木廳建于清末民國初年,是一個藥商的宅邸,這位藥商既經營中藥,也兼售西藥,因此他接觸了較多的西洋文化,圓弧形的窗以及窗角線都是深受西洋式美學影響,整棟房子的用料多為珍稀的楠木,另外一個奧妙之處在于它內三層外兩層的結構,在民國初年,中國的無名工匠就建造出了錯層的房子,并且宜于人居,非常具有營造智慧。

緊鄰的徽州雕花樓建成于安徽古徽州地區,是典型的清中期徽派建筑,進門便是木質屏風,據說是因為防小鬼。明亮開敞的天井,寓意“四水歸明堂,肥水不外流”,自古以來天井與古人生活相伴,古語云“人宅相扶,感天動地”,天井寄托了古人太多的期望和遐想,這座古宅是一位有著八個兒子的大地主的宅子,他為八個兒子每人都建了一棟這樣樣式基本一樣的房子,在恬靜的牛腿上雕刻了琴棋書畫,希望他的子孫們才學兼備樣樣精通。

這棟古宅的內飾,還配上了王衛的諸多收藏,包括太湖石、石獅、石灣泥塑、大件天然沉香擺件、東陽木雕、石質馬槽等,完全還原了當年這大戶人家的氣派,而將此地作為宴會重量級嘉賓,實在是最佳選擇。“我喜歡石頭,喜歡各種樹木和木質家私,也喜好山水和書畫。”王衛喜歡與許多書畫家交流,他將這座徽州雕花樓的二層,改建成藝術家工作室,邀請蔣云仲、謝春彥等名家時常來此靜居,追尋靈感。

繼續沿著小徑行走,來到武狀元樓,這依然是一棟徽派建筑,大戶人家的氣質展露無遺,例如有多進隔斷,為蓄水和消防而設的天井池等,據說當年拆過來的時候,原本有七進,這里只還原了三進,現在被用作展示王衛的書畫家朋友們的藝術作品,還有一間非常雅致小巧的沉香館安居其中。“許多藝術家喜歡我的石頭,我則喜歡他們的作品,有時候就做以物易物。”王衛說。

除了這幾棟規模不小的古宅之外,游覽聞道園主要區域,還有永濟橋、恩榮牌坊以及諸葛亮54世后裔官廳。值得一提的是永濟橋的存在,讓王衛的收藏圈擴充到了園林和古宅之外的領域,這座建造于古徽州地區的拱橋,橋碑的左邊刻有“大清咸豐九年”的字樣,距今有超過150年的歷史。造橋鋪路是古代被人稱頌的善舉,“永濟”涵義顯然,兩塊橋碑刻有當年的工程記錄以及某某人出資多少銀兩建造而成??梢韵胂筮@座橋當年落成時的熱鬧光景,“隔了一個半世紀,這座橋如果依然在當地,可能就要被拆了,當垃圾處理,而我把它收購、修復、重建,也給了這座橋重生。”王衛經常調侃自己是“一輩子收破爛的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我們這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因為自己的愛好不小心就做了文物保護者,這讓我很自豪”。

同樣,讓王衛自豪的,還有自己的祖籍地—安徽歙縣,“祖上有人做到清朝時江南總督,到了爺爺這輩販鹽遷居上?!,F在從事收藏古徽州的建筑,也是一種反哺吧。”讓王衛更想不到的是,像他這樣的個人收藏行為,居然帶動了古宅原址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在今天,已經很難見到哪處古宅被隨意哄抬買賣,政策約束力日益彰顯。“從數量上來說,我并不是國內收藏古宅最多的人。”而王衛的聞道園卻受到政府領導、學界和民間投行的廣泛關注。

而聞道園的商業經營構想,王衛也時刻在心中盤算。“聞道園有一百多名員工,每次帶一大群朋友來,基本上都是我做東。做一個事業總要追求一定的經濟利益。這里樹立起的古宅數量并不多,更多的是一堆堆破木頭和石頭,堆砌在倉庫里。許多有實力的人,他們寧可買一棟洋樓,但讓他們看著這堆老木頭和石頭就要闊綽出手買中國古建筑?這個欲望的培養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現在只能是用其他的業務,來養這個古建筑市場,一不小心做成了文物保護者。”

一共有三個倉庫堆放著這些整理好的古建筑材料,也承載著主人整理修復的責任。“我們只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和追求,以后怎么樣也不好說,起碼我的孩子發展至今看上去是不會延續我的工作。”同樣的問題也存在于其他古宅收藏者身上,加拿大華裔黃修志先生執著地收藏著中國古宅,他為了有一個地方能夠把這些古宅重建起來,不得已從上海朱家角搬遷到蘇州同里,而之后同里是否這些古宅永遠的居所,誰也不好說。

王衛把這些古宅當作孩子來看待,“別小看一個石墩子,少了一個,我也會哭上一整年。每一棟樓,我們都有完整的檔案,收藏有序有根據。希望能夠一直流傳下去”。

[對話王衛]

老宅子的新衣裳

記者:有一種質疑的聲音是說,古宅的價值不僅在于其建筑和內部本身,更在于和周圍環境的融合,一旦古宅被移植到現代大都市就已經失去其應有的意義了。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王衛:我在尋找老房子的過程中,除了買房子,也會入手一些石牌坊和石橋、石質雕刻部件,雕花門窗。這些古牌坊和古石橋一度被當地村民當作垃圾堆在小路邊,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它們顯得相當軟弱。

但是這些質疑的輿論也還是對我形成了不小的壓力。一度我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甚至放棄這項愚公移山式的項目了。當時區里市里的領導來考察,給予我有力的支持,讓我接著干、大膽干。其實我心里有譜,古建筑的異地保護在中國是有先例的,在上海就有成功的案例。上海有兩個古戲臺,一個在豫園,一個在三山會館,就是移建的。在國外也有先例。這些建筑放在原地,事實上已經被破壞許多,我們不必說得太遠,就說在近三十年里,在城市化的進程中,許多農民進城打工,老房子就沒人住了。房子是要有人住的,否則就會加速它們的死亡。一天天過去了,它們倒了,燒了,拆了,那些激進人士卻視而不見,或許真的不知道?,F在我搶救出來,放在有條件保護的上海,在這個園林里,讓它們新生,讓更多的人重新認識它們的文化價值。

記者:你們怎么修復到手的老房子呢?

王衛:保護老宅子,“有人住”是最符合房子使用原意的方法。我們用先進的鋼結構,給清代嘉靖年間的“進士第”老宅披上“外衣”。對于還在陸續修整中的那些古宅,設想引薦給一些大公司做其私人會客廳;對于兩層樓的古建筑,設計方向是打造成精品酒店。

老房子只有“生動”起來,才有綿延的光華。這些百年老宅建造時是依據當時的生活方式設計,已不符合當代人的生活需求:沒有配套的衛生設施,房間的格局也很狹隘,一間臥室僅可擺放一張床,房間還不透光我們既保留了精致木結構特色,又以創新工藝加以改造。比如“進士第”的宅門,這里完全保留了古宅中最有價值的木結構,又用鋼結構重筑房屋軒敞“外衣”,一改原有的狹小格局。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