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梅勒沒了
“我可從來不是什么普通的菜鳥?!睅资旰笏t虛些了:“與??思{和海明威相比,索爾·貝婁、我,還有許多作家都顯得非常渺小?!钡a充:在同時代的作家里,我當之無愧拿第一。
11月10日,84歲的諾曼·梅勒在紐約西奈山醫院去世,腎衰竭。以后提到他,人們要用過去時了。
年輕時,梅勒先生有一頭烏黑的硬發,因為發質或靜電的緣故,根根直立,好像戴了頂頭盔。十多年前,它們漸漸倒伏并變得全白,同時變白的還有眉毛。招風耳朵一直沒變,傲然豎立。但眼光已經很不同,有時倦怠有時憂郁,偶爾,射出兩道依然好斗、敏銳的小光。
梅勒的大學時代(1939-1940)在哈佛度過,專業是航空工程學。在那里,寫作被視為培養后備軍人英雄觀的重要一課,雖然它同時帶來討人嫌的自負。他幾乎遍讀19世紀所有的經典:狄更斯、薩克雷、巴爾扎克、普魯斯特、托爾斯泰、左拉……他的寫作很快也引人矚目。私下里,他把參照系定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態度很硬朗:“我可從來不是什么普通的菜鳥?!睅资旰笏t虛些了:“與??思{和海明威相比,索爾·貝婁、我,還有 許多作家都顯得非常渺小?!钡a充:在同時代的作家里,我當之無愧拿第一。
梅勒有驕傲的資格。1948年,《裸者與死者》讓他一舉成名。這是一部描述二戰的半自傳性小說。作為巡邏兵,梅勒親歷了美軍菲律賓戰役中的萊特島之戰?!兑鼓幌碌拇筌姟罚?/SPAN>1968)和《劊子手之歌》(1979)讓他拿了兩次普利策獎。前者描寫美國民眾為抗議越戰、夜間涌向五角大樓的示威游行,他又親身經歷。小說副題是“作為小說的歷史,作為歷史的小說”,他成功地將小說技巧融入紀實作品,這種手法至今被許多記者模仿。1973年美國名記者湯姆·沃爾夫選編《新新聞報道》文集,列入了包括梅勒在內的四位作家,從此,Non-fiction(非虛構)文體正式確立了在美國文壇的位置?!秳W邮种琛穼懸粋€“二十二進宮”的青年殺人犯蓋瑞·吉爾摩的故事。梅勒延續了紀實手法,他跟蓋瑞交朋友,像紀錄片工作者一樣記錄他說的話、他做的事,再于合適的地方加進自己的觀察和描寫,他本人稱之為“生活實錄小說”。
梅勒寫作很勤,蘭登書屋一本接一本出他的書。小說、傳記、非虛構小說、詩歌、劇本,總計34部。2000年,他接受法國一家電視臺采訪時,宣布自己除了聽力下降和膝蓋有關節炎外,腦筋還靈,精神尚佳,每天三小時,在寫“一部巨大的小說”。為了繼續寫作,他早已不混紐約夜店并戒酒五六年了。
80歲那年,《鬼祟的藝術:關于寫作的一些思考》出版,《紐約時報》發了書評:《堂吉訶德八十了》。今年1月他過84歲生日時,新小說《森林城堡》面世,上個月政論文集《關于上帝》也上了書店的架子——如果不是病魔搗亂,老人家還能往下寫。
寫作之外,他編劇并主演了幾部不太成功的小成本電影,創辦了至今仍在發行的《村聲》周刊,抽空也上電視脫口秀,跟別的作家辯論,興頭上還會擺幾個出拳動作——與觀眾分享一個酗酒、嗑藥、愛好拳擊和女人、結過6次婚的大男人的觀點和性情。幾十年來,他從沒有遠離過名利場舞臺中心。他樂于吸引公眾的注意力,他天性適合被推到那樣的位置上。有一兩次,他也想拒絕公眾視線,但失敗了。
25歲以后,梅勒一直住在紐約格林威治村。1969年他參加紐約市長競選,因此留下幾箱子檔案。他的政治立場似乎含混不清,過去20多年來他一直自稱“左翼保守派”,但批評家都指出他后來的“右轉”,以及由此帶來的寫作轉向:迎合大眾興趣,造成暢銷。
“9·11”事件發生后,他多次公開反對布什對伊拉克的戰爭策略,認為冷戰結束后美國有意獨霸世界。
2007年初,以250萬美元的價格,梅勒將他收藏了一輩子的將近500箱、重達兩萬磅的檔案出售給德克薩斯大學。其中包括:童年記錄;早年在哈佛讀書時寫成但沒發表的小說《沒有百分比》;一打電影劇本;一些關于法國航空知識的剪貼??;呆在醫護中心時收到的郵件;對紐約涂鴉藝術的觀察記錄;為撰寫小說所用的中央情報局報告復印件等等?!斑@些檔案因為他的文學怪癖而越堆越多?!泵防盏呐笥?,其不動產執行者林倫博士,稱他為“一根繩子都要保存的人”。
長期以來,梅勒滔滔不絕品評、解釋自己的作品,讓人覺得他太愛為自己做廣告。他最后的公開講演大約是80歲生日剛過,《鬼祟的藝術》剛面市。在紐約一個擠滿了老中青讀者的書店里,他滿臉皺紋,頂著一頭白發,一手拄一根手杖才能走上講臺。他朗讀了一些小說片斷,聲音不如從前洪亮,咬字發音也有些含糊,但自嘲的口吻、風趣的談吐一點沒變。他挑剔自己作品的缺點,評價其他作家則精到而有趣。他說因為自己“太懶惰、太自我”,已無力再寫具有托爾斯泰氣概的美國式《戰爭與和平》,他希望青年人能寫,但覺得他們讀經典太少;他說許多當代小說家是有才能的,但太受名利操縱;然后感嘆這個時代嚴肅文學的沒落。而他本人,晚年接受采訪時也坦言:“我有9個孩子,送他們上大學要花很多錢?!彼姓J許多作品是迫于經濟壓力速成的,盡管它們還是烙上了梅勒獨特的印記。
2000年夏傳記作家瑪麗·狄爾邦為梅勒作傳,她探討了梅勒異于常人的個性——很大程度上,這刺激了他的創作力——更指出:梅勒不但是位作家,而且是過去半個世紀美國社會最敏銳觀察者之一。要想了解這50年美國社會的演變,去讀梅勒的小說好了。
2005年末,梅勒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終身成就獎”。據說,諾貝爾文學獎始終躲著他的原因是:他創作生涯后期的轉變,未能使瑞典文學院諾獎委員會延續對他早期作品的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