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市場被外企瓜分 九成中企無科研能力 中國種業:“不以盜竊為恥”
育種材料靠“拿”,品種區域試驗靠“跑”,審定品種靠“送”,經銷種子靠“套”。研發體系“小而散,各立山頭,單兵作戰”。沒有能力做育種研究的種子公司“要么偷,要么模仿”。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李雅娟 唐悅
中國種業正如同圍棋里的黑子,只能依靠稻谷、小麥種子突圍而出,但面對強大的國外企業,黑子可出的棋已寥寥無幾。
“個別行業權威不把‘盜竊’兩個字當恥辱。”
“套牌正是中國種業脆弱機體上的毒瘤。”
“中國品種審定制度是壓抑創新,誰創新誰死亡。”
“創新是死在我們的管理體制之下,不創新是死在跨國公司的屠刀之下。”
育種材料靠“拿”,品種區域試驗靠“跑”,審定品種靠“送”,經銷種子靠“套”。
研發體系“小而散,各立山頭,單兵作戰”。
沒有能力做育種研究的種子公司“要么偷,要么模仿”。
A股上市公司、中國種業50強的大北農集團,正卷入一場“跨國竊種”的風波——風波的主角,是大北農董事長邵根伙的妻子,41歲的老板娘莫云。
2014年7月2日,這位身家接近百億的老板娘剛剛跨入美國國境,當天就在美國洛杉磯遭到拘捕,第二天旋遭起訴。她涉嫌的罪名,是“陰謀盜竊商業秘密罪”。
雖然5天之后大北農即發布公告澄清,莫云已于6年前離職。但在她被起訴當天,老板娘的敏感身份,依然讓大北農的股價跌了3.44%。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調查顯示,莫云涉案和她的哥哥莫海龍有關。2013年底,大北農國際業務主管莫海龍,就已因涉嫌“竊種”被美方拘押。
雖然大北農幾次澄清,但美方指控顯示,涉案公司正是大北農旗下北京金色農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色農華)。除了莫云、莫海龍,美方的法律文件還顯示,大北農副總裁、金色農華董事長李紹明和三名金色農華雇員亦因涉案遭到起訴。
不過,大北農沒有再度回應這一事實。7月14日,當南方周末記者聯系該公司時,得到的回答是,“一切以公告為準”。
雖然莫海龍等人均拒絕認罪,案件也還在審理中,但此時,業內早已是哀聲一片。“它暴露的是中國種業多年的危機和問題。”有評論稱。
竊種風波
FBI特工、在車上安裝GPS跟蹤裝置、電話竊聽……美方起訴書描述的狀況,幾乎具備了一部好萊塢大片應有的全部元素。而它們針對的,正是疑似來自大北農的盜種“間諜”。
南方周末記者查詢到了美方的法律文書。根據愛荷華州南區聯邦地方法院的起訴書指控,莫云參與了一項“歷時五年”的陰謀,挖取孟山都公司、杜邦公司旗下先鋒種業以及LG Seeds等公司開發的玉米種子,竊取玉米穗,并將其運回北京的金色農華。
7月2日遞交的起訴書寫道,莫云涉嫌與其他被告討論了收集哪些種子、可能購買農田,以及是否需要在美國有更多人幫助收集種子等事宜。
起訴書指控稱,莫海龍及其他涉嫌的同謀,2012年曾試圖把大約113公斤玉米種子,通過聯邦快遞發送到香港。偷來的玉米種子被藏在微波爐爆米花包裝盒和賽百味餐廳的餐巾紙里,然后打包,通過航班托運寄往北京。
這些種子可能涉及自交系種子。起訴書描述的細節稱,2011年9月6日,在愛荷華州波爾克縣,一片距離州際公里有幾英里遠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