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燕京門”實錄
北京大學的“燕京學堂”爭議,從校內事件變成公共事件。權貴教育,還是全球教育? 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議。
責任編輯:劉小磊 袁蕾 朱曉佳 實習生 孫玉彤 喻冬宇 聶玲玲
“燕京學堂”是否有違北大教育公平的原則?北大文、史、哲科系的老師分成了正反兩派,而最先提出質疑的是英語系系主任——英文系其實并不在“燕京學堂”的學科建設范圍內。
北京大學的“燕京學堂”爭議,從校內事件變成公共事件。
校方認為:“學堂”是在培養“了解中國、熱愛中國、奉獻中國”的知華精英,服務于國家戰略。
師生認為:“學堂”立項、論證程序不公正;只面對“全球未來精英”的辦學原則,實質是推行貴族寄宿制的校中校,違背教育公平原則。
“我們的會就到此結束。”11點左右,哲學系系主任、燕京學堂副院長王博試圖結束會議。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開始播放散場音樂。
頓時場面陷入一陣騷亂。
要結束的會議是“燕京學堂”公開咨詢會會場,也是北京大學校方第一次就“燕京學堂”項目召開公開討論會。會議舉行于2014年7月9日。參會的師生、校友,需要事先填寫報名表,寫明單位職務和聯系電話。
主席臺上坐著北京大學的主要校領導:校長王恩哥,常務副校長劉偉,黨委副書記葉靜漪,副校長王仰麟,校長助理、黨校辦主任馬化祥,表情嚴肅、一臉沉默。
這次公開咨詢會,是北大反對“燕京學堂”的師生們持續努力爭取來的“階段性成果”。
咨詢會原定于兩小時內結束。然而在進入自由提問環節后,場面失控了。
“這么大的問題,在程序上,學校廣大師生完全不了解,幾乎都是最近從有些學生和網絡渠道獲得的。剛剛劉校長(指劉偉)說通過各個學者來交流,我從歷史系角度,不知道究竟是誰代表了我來講話。”歷史系教授辛德勇站起來大聲說。觀眾席上一片掌聲。
會議主持人幾次試圖從觀眾席拿走話筒未果。英語系系主任高峰楓幾乎利用了所有的間歇時間,把話筒拿回來交給觀眾席。
高峰楓拍著桌子大喊:“今天放假,北大來了這么多學生、校友、老師,這充分體現了我們的重視,難道校領導不愿意多待一個小時嗎?”
觀眾席則爆發出一陣陣的呼喊:“就不能多待一個小時嗎!”“請未名(注:北大校內BBS)的代表解釋一下為什么要刪除未名的帖子!”“請解釋一下為什么保衛部在校外抓人!”
散場音樂停止了。最后,這場原定于11點結束的會議一直開到了12:40。校方給出了一個開放性說法:沒有什么是不可以商量的。
會后,校方稱本次咨詢會也對媒體開放,舉出的例子是《人民日報》一名記者被允許進入。
詳細的會議記錄,次日被參會校友整理出來,在網絡上迅速傳播。當天,校長王恩哥、副校長劉偉接受了《人民日報》的訪談,表明態度:“燕京學堂”計劃是一次大學改革,雖然步履維艱,但勢在必行。
目前,北大“燕京門”事件仍在持續發酵中。“燕京學堂”這種“校中校”是否有違教育公平、學校項目論證過程是否應該公開,成為對“燕京學堂”質疑的核心爆發點。
[5月5日]“北大文、史、哲, 也要和MBA一樣了嗎”
如辛德勇在7月9日會場上那樣激烈的表達,的確,2014年5月5日北大新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