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評論】中外交往要進化到能有價值輸出
根據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數據,2010年至2012年,中國對外援助總額達839.4億元人民幣。中國援外正在變得越來越大手筆。中國可以也應該向世界證明,自己不僅僅是物質富足了,也能在制度、法律、生活方式、人際互動等諸多側重形而上的領域,給予他國以有益影響。
責任編輯:陳斌 蔡軍劍
寫下這個標題,有一點必須事先說明:是輸出價值,不是讓你輸出意識形態或政治制度;輸出的方式一定是潛移默化,而非強制性的。之所以開篇就做這樣的說明,實在是因為不少國人會下意識地把它們等而同之。
為什么現在可以提輸出價值呢?
原因之一,根據2014年7月上旬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中國的對外援助(2014)白皮書》,2010年至2012年的三年間,中國對外援助總額達839.4億元人民幣。雖然這一官方認可數字和一些歐美大國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額相比還差得比較遠,但由于中國對“對外援助”的界定和諸多國際組織、發達國家有所不同,而且中國對外援助政出多門,許多事項常被列入國家秘密的范疇,因此對外援助數額被普遍認為是大大低估了。
比如,紐約大學的一項研究曾統計了2002年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