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復興與中國轉型”辯論之二:嵌入文明還是改造傳統
最近,秋風、肖濱與中山大學哲學系的吳重慶教授,就自由主義、儒家與革命傳統在中國轉型中扮演的角色,再次進行辯論。三位教授的觀點,大致分屬三派。南方周末希望提供一個平臺,使不同觀點和主張的知識分子,可以在基本的規范下,能討論起來。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施玉卿
編者按
2014年5月15日,南方周末《大參考》版刊登了秋風與肖濱兩位教授在嶺南弘道書院成立時的辯論:《四辯“傳統復興與中國轉型”》。最近,秋風、肖濱與中山大學哲學系的吳重慶教授,就自由主義、儒家與革命傳統在中國轉型中扮演的角色,再次進行辯論。三位教授的觀點,大致分屬三派。對談時,處處交鋒。好在,交鋒既是呈現觀點的過程,也是求得共識的過程。在當下中國知識界,這種交鋒殊顯珍貴。如秋風所言:“1990年代以來,自由主義和左派之間很少共同開會。大家沒辦法坐到一起,相互之間有太多不信任,似乎也沒有共同語言。這對面臨重大時刻的中國來說,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局面。知識分子相互都不說話,民眾是不是也會相互撕裂?”我們摘登部分內容,供感興趣的讀者參考;也希望提供一個平臺,使不同觀點和主張的知識分子,可以在基本的規范下,能討論起來。建立底線,和而不同,才可能預期一個相對美好的未來。
自由主義主要是一套政治理論。但到現在,很多信奉自由主義的人,都把它理解成為一套整全的神學體系,不僅要用它解決政治問題,還要用它來解決人生問題。
自由:激進與保守
秋風:我為什么從十幾年前比較原教旨的自由主義轉變成原教旨的儒家?答案在最近寫的《嵌入文明:中國自由主義之省思》一書里。
在這本書里,一是重新評估了現代中國自由主義思想傳統中的兩個重要人物:胡適、儲安平。我批評了他們在文化與政治上的激進主義。
二是重新發現另一個自由主義傳統。在現代中國歷史中,有兩個自由主義傳統,過去幾十年的思想史敘述中,胡適代表的自由主義傳統,居于主流地位。肖濱教授專門研究過徐復觀,徐先生代表著另外一種自由主義的傳統,我稱之為“保守主義傳統”,包括我對之有專題研究的張君勱。我曾寫過一本書《現代中國的立國之道——以張君勱為中心》。
最后一篇是《論自由主義的保守化》。中國的自由主義要有效回應中國問題,必須要有個保守化的轉向,放棄胡適、儲安平的激進主義的傾向。
這個保守化轉向,主要是重新確定自己與中國文明的關系,“嵌入文明”,自由主義要進入中國文明中。
胡適、儲安平從不掩飾自己的觀點,認為自己的“主義”在中國文明之上。所以才會有各種各樣反傳統的主張。他們有非常強烈的道德正義感,主張對中國文明進行徹底改造,才能建立起現代中國政治、法律及道德秩序。
現在,不能不反思這種思路。為什么?因為,我們處境變了。
當胡適、魯迅先生在倡導反傳統時,他們就生活在傳統中。100年后,傳統在哪?今天還有幾個女性害羞?還有幾個人生活在宗族中?胡適他們認為,傳統和一種反動政治權力勾結在一起。今天,傳統和不合理的政治結構間,其實很難建立聯系。權力曾是破壞傳統者。
最重要的是,中國的處境不同了。世界銀行說,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在2014年超過美國。中國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過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長,在物質力量的對比中已漸處優勢位置。
我的想法是,自由主義應嵌入中國文明,放下驕傲的姿態,在中國文明中思考優良治理之道。有了這個姿態,問題都好討論。
民國邏輯與革命傳統
肖濱:我贊成不要把自由主義跟中國傳統過分僵硬地對立起來。否則,對自由主義在中國的成長不是好事。我贊同“嵌入文明”,在中國文明中獲得一席之地,發揮作用。
對新儒家要有同情的理解,對胡適等批判中國傳統文化也要給以一點同情的理解:在那個時代,他們為了思想啟蒙,批判傳統,有必要。例如,如果沒有批判,就難有女性權利意識的覺醒。
把自由主義跟中國傳統對立,既不利于中國文明的發展,也不利于自由主義進入中國文明。我們這一代知識分子應形成共識。當年,殷海光先生那么激烈地反對中國傳統,但晚年已有所反省,開始與徐復觀和解。
還要更深入地反思,自由主義一開始嵌入中國文明為什么會失???
不能把原因僅歸結為早期的自由主義者猛烈批判中國文化傳統。我們知道,自由主義的核心訴求之一就是依憲治理、法治。自由主義在晚清、民國的失敗,就根源言,我愿用一個形象但可能失之簡單的說法來回答,就是“秀才遇見了兵”。倡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