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淡馬錫走不通, 也還有別的路”
作為國務院唯一的“特設機構”,國資委下一步怎么定位?中國的國資改革更適合走哪一種模式?7月22日,南方周末記者專訪國資委監事會專職監事、國資委研究中心原主任李保民。
責任編輯:王小喬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國資委是正部級特設機構,機構這個詞非常巧,沒有說你是行政部門、事業單位、企業法人,但你到底特在哪里,要探索。
有人主張學習淡馬錫,有人覺得這條路走不通,兩種說法都有偏激,還需要在實踐中探索。我們現在大型國企有五類,淡馬錫走不通,還有別的路。
我們老說國有資產管理要不越位、不錯位、不缺位,怎么做到?一句話責任到位。
作為國務院唯一的“特設機構”,國資委下一步怎么定位?中國的國資改革更適合走哪一種模式?7月22日,南方周末記者專訪國資委監事會專職監事、國資委研究中心原主任李保民。
南方周末:2003年國資委成立時,是作為“特設機構”、為了解決五龍治水的問題,但現在它的角色沖突突出,到底是政府還是市場主體,到底是監管者還是股東?如何改革國資委,你怎么看?
李保民:國資委設立11年了,最早是為解決部門分割——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