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立風:慈善,就像暖流
導言:在鐘立風看來,慈善不再是簡單的施和予,“慈善就像暖流,它是有溫度的,像河流一樣源源不斷地流動。”他愿意跟隨幕天團隊,一路走下去,去感受每一個人內心的溫暖。
“幕天講壇”大理鄉村中學巡講,鐘立風涌動的心情,與數年前寫的歌謠《再見,孩子們》有著驚人的一致:再見了,廣場上嬉戲的孩子,懷著不安的渴望的少女,相同的那陣風吹熟莊稼的聲音……
鐘立風也是山里走出來的孩子,也曾經走過不自信的孩童時光,但是,“人就是要從自己的心里走出來,夢想就像愛一樣,不避時刻掛在嘴邊,但永遠在心里”。幕天現場,他給同學們帶去了自信,還傾情演繹了許多經典歌曲,人群中泛起了陣陣人浪,同學們不停地高喊:再來一首,再來一首!
一直走下去
雖然與這個年齡段的少年接觸不多,兩天的活動,鐘立風一路走下來,感覺和自己心里想象的差別不大。在他眼里,這里的孩子們很樸素,很熱情,對每個人都很友好,愿意投入到與嘉賓的互動和交流中去。讓他擔心的是,現在的公益活動很少有長線關注鄉村少年成長的,如果能長期保持嘉賓與學生的互動,這就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不能走馬觀花這么來一圈就走了”。作為一個新民謠的代表歌手,鐘立風個性迥然,他與學校校長老師們約好,希望能在這兒過上一年半載的,真正投入到學生們的真實生活環境中去。鐘立風記得,他上小學、上中學的時候離家有一段路,雖然那段路不是很遠,但重走上學路,他愿意跟孩子們一起走十多里、二十多里,甚至更遠,“跟他們走上兩天,這樣對我來說更有意義。”
在初初接到幕天講壇的邀請時,鐘立風一頭霧水,當得知活動宗旨和活動時,他義無反顧地加入進來,“有關孩子的一切,我都會義不容辭來參加”。面對一個個鮮活的面孔,鐘立風從內心喊出:“鄉村少年,我愛你,我愛你們。”
對孩子的愛,是源于內心的一種情感。從一個歌手的角度,鐘立風更愿意從感情深處理解慈善,認識公益。在他眼中,慈善是一個很大的詞匯,過去總有不大盡如人意的感覺,好像就是人家給你提供了一些東西,然后你拿到了。“有點像做文章似的,以前看到某某某投入了多少,某某某又獲得了什么。至于這種慈善的內部狀況是什么,我真的不知道”。這次通過幕天講壇,他才發自己現真正踏踏實實地走入學校里,走入到孩子們當中?,F在,慈善不再是簡單的施和予,“慈善就像暖流,它是有溫度的,像河流一樣源源不斷地流動。”
鐘立風參與過不少公益活動。數年前,他參加了一次資助孩子讀書的大型公益活動,這個活動與傳統的公益活動并無二致,主辦方專門組建了團隊資助貧困兒童上學。鐘立風參與了,還資助過一位同學,不過后來這個同學輟學了,他也找不到資助的團隊,事情不了了之。作為一名歌手,他也去過北京的一些養老院慰問孤寡老人,給老人們唱歌。他還參與過周云蓬發起的紅色推土機和精神推土機系列活動。周云蓬為了這個項目,召集了一大批民謠歌手,錄制了兩張合輯,得到的費用,比如演唱會費用,專輯銷售費用,都投入到了給盲童買樂器和隨身聽中。
提到做慈善,鐘立風謙言說自己做得太不夠了,不過他特別強調,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掛在嘴上,他最愿意的,還是安安心心地做好身邊每一件事情,從自我做起,從很多特別細的東西做起。在幕天講壇,最讓他感動的,是活動深入到每一個具體的點,雖然累一些,如果還有機會,他愿意跟隨幕天團隊一直走下去。
為孩子們寫歌
公益也是一種生活,鐘立風有兩個身份,歌手和詞作者,對于自己的身份,他并不在意,他只在乎自己能從音樂中獲得什么,或者每年能出多少文學作品,因為音樂和文學都來源于生活。在幕天講壇,看到孩子們對音樂發自內心的熱愛,鐘立風感覺很欣慰,音樂確實能給孩子們帶來內心的歡樂,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發現一些原本孩子們能唱也愛唱的歌,他們反而不唱,“他們反而去唱一些比較俗氣的網絡流行歌,我覺得是有點遺憾的。
至于那些網絡歌曲,鐘立風覺得不能怪孩子們,因為這個社會賦予他們的就是這些東西,很難讓他們跳出來做出抉擇?,F在,不僅是這些鄉下少年,就連城市里那些所謂的光鮮人士,都沉浸這些惡俗當中。“這本身這就是一個惡俗的社會,所以讓我們這些人來想帶給大家一些比較清新的,比較人文的東西。這種東西并不是時下大火特火的,但是它確實能夠留在心里,就好像民歌、民謠一樣。
在鐘立風看來,生活就是真實的,音樂和文字便產生于真實的生活。“生命就好像一棵大樹,音樂和文字只是枝干,甚至一片樹葉,人生才是根基,有了根基,生活才能豐富。”
鐘立風打算給孩子們寫歌,寫他們適合唱的歌曲。不過,藝術不能強迫,一件事情刻意去做,反而不一定能夠做好。自然而然地流露,就像自己過去寫的每一首歌,都不是刻意為之。每一次去上海、杭州、武漢,他都為那個城市寫歌,但在出發之前,他并非是為這個城市寫歌而去的。會不會寫,還要等幕天講壇結束,他要看看內心的情感能否激發出音樂節奏,迸發出創作靈感。“可能會寫,但有可能還要經過一些時間才能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