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書札市場價值持續升溫
在剛剛結束的各大拍賣行的春拍上,中外名人手跡的拍賣備受大家關注,并且每款書札藏品的成交率還頗高。
近兩年最引人關注的名人書札,莫過于2010年嘉德秋拍以3.08億元天價成交的王羲之《平安帖》。而之后幾年間,名人書札的競拍價雖都沒超過王羲之的《平安帖》,但仍以高價成交。而在今年登上拍賣場的手札中,最備受矚目的當屬一批以“周作人致鄭子瑜84通”書札為主體的鄭子瑜舊藏名人手札。
據不完全統計,最近五年名人書札價格每年至少以30%的幅度攀升,有的名人書札已從原來的一兩萬元飆升到現在的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因此,有人驚呼,以前所謂“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現在是信中一字已抵萬金。有收藏者開始擔心,發展勢頭迅猛的書札收藏是價值導向還是人為炒作,會不會出現暴漲暴跌的現象。
書札,在古時有多種名稱,如尺牘、尺書、尺素、筆札、書札••••••現在我們最常見的叫法就是書信。它既有一定的文獻價值,又是一門書法藝術。每一通名人書札和手稿都是歷史孤本,其惟一性決定了收藏價值和市場價值。如果書札能反映作者所在時代的歷史,有史料價值,其市場價格也相應較高;或者,作者書法水準高,其書札的價格也會高。這些年的拍賣市場中都有它的身影,并且有著不俗的表現,像趙孟頫書札十通以299萬元拍出、錢鏡塘所藏《明代明賢尺牘》拍過990萬元的高價。其實,梳理中國近現代名人書札拍賣的歷程可以看到,名人書札經歷了一個被忽略,之后逐步獲得價值認同和回歸的發展之路。
不同于收藏者的擔心,在專家看來,承載書法藝術和文化的書札,價格遠遠不止這些。業界對名人書札市場飽含期待,名人書札上漲有其堅實的市場行情基礎和內在邏輯。獨特的書法價值和歷史、文獻、文化價值使得書札具備了很強的群眾基礎和市場流動性。而數量龐大的名人書札足以構成獨立板塊,建立收藏體系,滿足收藏需求。名人書札范疇不僅包含純粹藝術家,更有被人們熟悉的政治家、文人等社會歷史人物,所以其受眾群體更廣。而且,相比同等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偏低的名人書札更具有市場。所以,市場對兼具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名人書札在不斷認可中,書札的自身價值也得到回歸。
收藏書札最大的作用就是收藏名家書法。在業內人士看來,名人書札都具有一定的書法價值,很多古人的書法最好的表現形式就是書札。目前存世最早的書法作品《平復帖》,就是西晉陸機向朋友問候的平常手札,曾被鑒賞家張伯駒收藏。
相較于近現代書畫收藏,名人書札更容易被文人接受。名人書札基點低,可購買性強。同樣是藝術家的創作,書札與書畫的價格差距較大,其低價更能滿足文人收藏需求。此外,書札在具有書法藝術價值的基礎上,更承載了歷史文化,具有賞玩空間,也最能反映內心的真實想法和處境,尤其有些書札涉及一些社會歷史內容,包括重要人物之間的交往故事、重要的歷史事件和相關故事背景等,強大的史料價值和現實價值,成為文人研究名人個人的依據。除了普通收藏家,很多書畫藏家、文博機構、美術館等也開始涉及收藏名人書札。
相比較書畫而言,名人書札的市場價格整體還處于較低區間,適合收藏入門。書寫者的知名度、書札的存世量以及信中反映的文獻含量這三方面是影響書札價值的主要因素。從收藏角度看,越稀有、作者名頭越大、歷史地位越高或者具有歷史解密性質的書札手稿價值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