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木許的文藝腔
《唯愛永生》
導演: 吉姆•賈木許
主演: 蒂爾達•斯文頓 / 湯姆•希德勒斯頓
正如那個經典的老段子,如果組個電影導演的搖滾樂隊,賈木許大概是前三甲的人選。余下的可能還有庫斯圖里卡、馬丁•斯科塞斯、文德斯等等……具體于《唯愛永生》這部片子,賈木許顯然越玩越嗨了,嗨到他忘記了自己還是一名電影導演,而更像是不修邊幅的搖滾樂手、放浪不羈的詩人。
這名文藝腔極重的美國獨立電影導演,極盡能事地擺弄著演員造型、私家收藏以及音樂品味,令吸血鬼跟搖滾樂在主人公身上融為一體。當他愈發嚴肅地想要顯擺,變本加厲地取笑著愚蠢的人類,它們反倒令電影多了一層黑色幽默的喜劇味道,例如那個倒霉的人類朋友。
即便過往的賈木許作品也有類似的幽默趣味,玩的不是電影,其實是主人公的孤獨、疏離和寂寞……可是,《唯愛永生》從頭到尾都在把玩這套輕飄飄的東西,嘴炮打得爽,卻多少讓人有些失望。因此,對這些早已厭倦了電影、對世界感到失望的老炮導演們,其實觀眾似乎不應該期望太多。也許,賈木許只是吃多了毒蘑菇,否則,它們在電影里怎么就突然沒了影子?
放在吸血鬼題材里面,《唯愛永生》也顯得格格不入。認為過去才是最好的,諸如此類的臺詞,反復出現了《唯愛永生》的對話當中,由于整個世界都被污染了,這些沒落的吸血鬼貴族,甚至找不到新鮮純正的人類血液,只能茍延殘喘。借超脫于人類存在的吸血鬼,《唯愛永生》表達著對這個世界失望的主題,實際上,對這種消極頹廢的厭世觀點,伍迪•艾倫和韋斯•安德森都拍攝了相同的電影。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處在糟糕的時代,而以前的時代才是黃金時代。韋斯•安德森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借茨威格的靈感啟發,隱約道出了人類文明的消逝和蕩然無存。這兩部電影雖然調子往下,可是表現手法卻積極往上。
亞當喜歡音樂,夏娃喜歡文學,這兩個具有寓意的名字,多少也在反映人類社會的起源和現狀。畢竟,無論藝術或者文學,它們都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是整個社會不斷向前走的產物。當兩名吸血鬼都以抱殘守缺的出現,那種自憐自艾的無奈和逃避,或許并不是因為導演感到害怕,而還是那種揮之不去的失望。他跟世界不再有聯系,他可以盡情地調侃著每一個大藝術家,活在世上,只有深深的虛無。夜晚降臨,當鏡頭掃過破敗的底特律城,賈木許的意圖溢于言表。
出演吸血鬼情侶的湯姆•希德勒斯頓和蒂爾達•斯文頓都人氣極高,他們都具有冰冷硬氣的面龐輪廓和身體線條,無奈在于,即便如此以顏取勝,但看下來,觀眾卻很難對兩個角色有太大的認同。原因還是前面說的,這種消極被動的防守型人物,一向很難獲得觀眾的喜愛。他們或許有很高的修為造詣,但他們早已不食人間煙火,更不跟人類打交道,更像是賈木許假借兩個模特道具,一五一十地說出了他想說的話。而這般安于現狀的封閉故事,多少會顯得小家子氣,很難真正提升整部電影的格局。
回看日韓導演在早先幾年拍攝的兩部吸血鬼電影,巖井俊二依然逃脫不了小清新的感覺,想往CULT片路線走卻產生了血液互斥,令片名口氣很大的《吸血鬼》變得有些不倫不類;樸贊郁的《蝙蝠》,還是遵照了吸血鬼電影的一些規則,在本土化的基礎上玩出了新意。某些程度來看,《唯愛永生》的吸血鬼,其實跟《吸血鬼》的網癮少年沒啥區別,總有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生硬感。
不是說吸血鬼題材就不能文藝腔,不能滿世界的發牢騷??墒?,《唯愛永生》顯得太過封閉了,沒有人情味兒,既然你都覺得整個世界與你無關,那么,如何奢望觀眾會覺得:他們所置身的世界會有任何的美好可言?這股腐爛的死亡氣息,在那些華麗的袍子身上肆意亂竄。至于那些純粹為了慢鏡頭而慢鏡頭的段落,我想,除了追星族,大概沒人會喜歡這樣的調性和表現手法。也許,拍支MV都比拍一部電影好。好在即便如此,也真的有人要看MV。如果你不把《唯愛永生》當作一部深刻的藝術片,而是把玩情調的意淫片,那么,它還是可以一看的。至少,在攝影和配樂上,賈木許依然做到了水準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