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沙驚塵
(薛峰/圖)
在約旦的南部地區,有一片奇特的土地,她既有紅玫瑰般的沙漠又有多姿的雅丹地貌。在這塊土地上,人煙稀少,風沙莫測,這就是瓦迪倫沙漠,阿拉伯語意為“酒紅色山谷”,由于酷似月球地貌,也稱為“月亮谷”,但頑強的貝都因人在這里世代生存。人和自然,就像一對情侶,一旦鐘情,難分難舍。
初揭面紗
瓦迪倫沙漠以其神秘和大氣一直吸引著我,現在終于有機會一睹其風采,那天,我從以色列進入約旦,接著驅車直奔瓦迪倫沙漠,經過快3個小時的跋涉,在一處鐵軌與公路并行的地方,眼前出現了神奇的一幕,順著鐵軌伸展,玫瑰紅沙漠開始漫漫而至,一座非洲土著人頭形、臥獅身狀的巨石山赫然跳入眼簾,頓時把我帶入魔幻世界。瓦迪倫沙漠,看你的第一眼,就征服了我。
不久,汽車就到了瓦迪倫沙漠的入口處,入口處設計簡單中散發著原始氣息,色調又和周圍的環境很相配。我快步跑上入口處的一個高臺,環顧四周,我好像覺得在哪里見過,啊,想起來了,這不就是電影《變形金剛》中的一處場景嗎。酒紅色斧狀筍山平地拔起,真有泰山壓頂之勢。此時的我,迫不及待要闖入這個神秘的世界。
夜渡良宵
離開入口處,我坐的大旅行車開到一處平坦的空地,所有人都要下車換乘四驅吉普車或皮卡車,這才算現代沙漠之舟,吉普車開始在紅沙中馳騁。
瓦迪倫沙漠和我們印象中的沙漠有很大區別,這里的沙漠不但顏色有別,是玫瑰紅色,而且在不同的光線下反射著不同的色調,就像一塊調色板,你永遠也不能預先知道顏料量和色的搭配會呈現何種效果;這里的沙漠沒有一望無邊,浩瀚無窮的感覺,反倒像把雅丹地貌放在了沙漠上的感覺,非常奇特。
接著,太陽漸要西沉,皮卡車向沙漠宿營地駛去。繞過幾座玫瑰紅巖石山,在一處相對開闊的沙地上,因為沙太松軟,車速明顯減緩,上了一個小緩沙坡,在前方11點方向,一座巖石山凹外的沙地上出現了兩個阿拉伯酒壺,分外醒目。哦,這就是我們的宿營地了,宿營地還是頗具規模的。門口兩個比人還高的阿拉伯酒壺就是該宿營地的標志,小道兩邊是兩排引路的柱燈,挨著山崖邊是幾排一個個獨立的帆布帳篷,在另一邊是一個L形的大型通帳篷,是客人吃飯和喝茶用的。最里面是淋浴間和洗手間,還有廚房。真是想不到,淋浴間還有熱水供應,比我想象得豪華多了,這一定是瓦迪倫沙漠最奢華的宿營地了。
晚飯后,客人們和貝都因人一起在音樂聲中翩翩起舞,歡快的歌聲把客人們帶進阿拉伯神燈里。
當天還沒亮時,我走出帳篷,大地靜悄悄,眼前黑乎乎,抬頭望去,滿天星斗,多么美麗的沙漠夜空??!久違的星光夜空,兒時在從化躺在石頭上傻看滿天星的情景又浮現眼前,我馬上架起相機拍起了“沙漠星空”。
紅沙循跡
在星光的指引下,我摸出了宿營地,來到一片開闊地拍沙漠日出,但很遺憾,并未能如愿,沒有展現日出的絢麗和多姿。攝影就是這樣,如種莊稼靠天吃飯。
在陰云的天空下,皮卡車又出動了,左突右穿,忽上忽下,煞是過癮。大自然在我們面前,盡情地露出她多姿多彩的面孔,這沙漠中生出的一個個巖石山,有的像人頭,有的像駱駝,也有的如怪獸,只要你形象思維夠豐富,會領悟更多的世間塑像。瓦迪倫沙漠里的巖石山,具有非常明顯的火山噴發痕跡,火山熔巖在空氣的冷卻中形成各種各樣的形態,加上風的切割,水的侵蝕,使它擁有獨樹一格的地形地貌。這酒紅色巖石山的表皮,掛下來還可以當胭脂粉用,涂在臉上,能透出惹人的酒紅。
來到一處高地,還沒見到太陽公公的臉,我站著向天伸出雙臂:“安拉,給我們帶來光吧”。真是太神奇!不一會,太陽公公穿過云層,露出了她歡快的笑容。人在旅途,經常會碰到“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來這以前,我就有一個心愿,尋找“阿拉伯的勞倫斯”印記。在向導的帶領下,我真的走進了“阿拉伯的勞倫斯”營地。這是一個呈凹狀的巖石山崖間,中間是一整塊突起的巖石,上面刻有“阿拉伯的勞倫斯”像,旁邊是一處貝都因人的休息地。說到“阿拉伯的勞倫斯”他可是“腦袋不長在自己頭上”的英國軍官。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土耳其入侵阿拉伯半島,英國軍官勞倫斯奉命進入阿拉伯半島,他身穿阿拉伯服裝,活動在阿拉伯半島,與阿拉伯軍隊一起反抗土耳其,并屢立戰功,威震中東,后來人稱“阿拉伯的勞倫斯”,在中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在“阿拉伯的勞倫斯”營地的貝都因人休息站里喝阿拉伯紅茶小歇,一位笑容可掬身穿阿拉伯長袍的貝都因中年男子為我們燒水沏茶。貝都因人世代以游牧為生,他們吃苦耐勞,無拘無束,熱情好客。為享受自由,寧舍城市一屋,不棄沙漠一角。我想,貝都因人為瓦迪倫沙漠帶來了生氣,增添了色彩。
沙漠之旅很快結束,我看著瓦迪倫沙漠,她蒼涼中透著凄美,雄渾里滲著婀娜。這真是一次神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