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原紀委書記楊敏之去世 “我盡力了”

“查處大案要案,結果發案率總是居高不下,而且級別越來越高,數量越來越大”,“我任上打了六大戰役,都是持久戰、拉鋸戰,少有殲滅戰,甚至可以說是六戰五敗。因此我是懷著‘不理想’的心情離開省紀委書記的崗位的?!薄半y道我們發展黨員、培養干部,就是為了以后來處分他們嗎?”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劉雨樺

資料圖:楊敏之。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我經常陷入這樣的深思:難道我們發展黨員、培養干部,就是為了以后來處分他們嗎?”

“現在我們一些領導干部的決策和施政過程,就像在黑屋子里炮制祖傳秘藥一樣。丸藥拿出來之前,誰也不知道他在里面干些啥。”

“我任上打了六大戰役,都是持久戰、拉鋸戰,少有殲滅戰,甚至可以說是六戰五敗。因此我是懷著‘不理想’的心情離開省紀委書記的崗位的。”

2014年7月29日凌晨2點,原中紀委委員、湖南省委常委、湖南省紀委書記楊敏之因糖尿病、尿毒癥醫治無效,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離世,享年81歲。

兩個月前的5月27日,南方周末記者剛剛在醫院中見到這位已經與血液透析結伴數載的老人,其時在這位身高1米85、滿頭銀發的老人看來,去醫院不過是一周三次的“例行公事”。

楊敏之出身富農家庭,背負著沉重的“原罪”加入革命工作,“文革”被批斗,80年代后期擔任十年湖南省紀委書記,推行陽光行動,打響六大戰役,六戰五敗,最終懷著“不理想”的心情退了下來。晚年楊敏之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通過大量的著述,來記載自己被人視作“大逆不道”的思考。

在2007年出版的《鐵馬冰河——我的南下征途》中,他曾這樣寫道:“有一天我入土了,‘我盡力了’這四個字就是我的墓志銘。”

背負家庭出身“原罪”

1933年4月,楊敏之出生于河北省豐潤縣豐登塢鎮楊家莊,原名楊果勤,上私塾時,一位秀才為他改名楊敏之。

楊敏之的爺爺苦心經營一生,積攢下四百多畝土地,他的父親四兄弟分家,各自分得百畝,土改時被劃為地主,后改為富農。家庭出身在楊敏之長大后,給他帶來了深深的“原罪感”。

天資聰明的楊敏之從私塾、村小學堂、縣屬中心完小、省立中學一路讀來,每次考試都是前一二名。直到1947年秋,他家所在地的共產黨領導的政府作出決定,不準解放區學生到國統區讀書,他才告別了學生生涯。這一年,解放區為了發展經濟,各地成立了不少包括銀行在內的經濟組織,不滿15歲的楊敏之經人介紹,到新成立的豐潤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