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朱演銘 好雨知時節

“下雨天,你沒帶傘。左右是雨、前后也是雨,無論你跑到哪里,雨都在下。如果你糾結于自己雨天沒帶傘的倒霉,那么你肯定會很痛苦。

為什么你不停下來享受這場雨水呢?雨滴在你的臉上,那是一種快樂的享受?!?/blockquote>

“下雨天,你沒帶傘。左右是雨、前后也是雨,無論你跑到哪里,雨都在下。如果你糾結于自己雨天沒帶傘的倒霉,那么你肯定會很痛苦。為什么你不停下來享受這場雨水呢?雨滴在你的臉上,那是一種快樂的享受。” 

 

朱演銘 中國最大酸性水果出口加工商熙可集團CEO、中國首位農商結合理念發起人、中歐校友會農商協會會長、中歐國際商學院客座講師。 

 

事業困頓時,朱演銘曾想到過死。

1995年,朱演銘回國創業,做起柑橘生意。他將第一批訂單、兩個集裝箱的柑橘罐頭樣品運至美國,卻因質量問題全部被美國最大的食品加工巨頭德爾蒙扔到了水里。

1997年的年三十,朱演銘上了普陀山上的普濟寺——避開人群的嘈雜,在自律而肅靜的修行中度過熱鬧的年關,是他已經堅持了許久的習慣。

這一年,是他上山的第七年。像這些年來一直堅持的那樣,他在廟里念誦修持、閱藏研法、靜坐頓悟,以期擺脫內心無法掙脫的困頓……

他的悟通來得有些突然。山間修行的晚上,洗澡時的清水飛濺到朱演銘身上,他突然變得平靜,放下了所有煩惱。 “覺得心口壓抑已久的重擔就此放下,輕松得像是人一下子飛上了天,又像是在苦海浮沉后終于到達彼岸。”

從寺廟里回到城市,朱演銘重新投入工作,像是借來了什么東風一般,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今天,朱演銘的熙可集團每年賣給德爾蒙的集裝箱量已達近萬??

“在那之后,再也沒有碰到過讓我想要尋死的困難”,朱演銘說。

水果大王的煉成術

當年的朱演銘,是在普陀山上尋求精神寄托的迷惘者;而今天的朱演銘,則是一位成功人士,中國最大酸性水果出口加工商熙可集團的CEO,人稱“水果大王”。

1995年回國創辦熙可集團之前,朱演銘曾在美國擔任中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二十來歲的他剛進入美國社會三年多,已拿著五十萬美金年薪。先是負責與中國企業的談判,而后又將美國企業招商引資到中國,這個黑眼睛黃皮膚的年輕人,成了美國公司和中國企業實現商業合作交流的傳聲筒。

得益于這段經歷,朱演銘看到了中美商業貿易合作的機會,也認識了不少天使投資人。在他們的鼓動下,他決定回到中國創業。一如既往,朱演銘做的是投資,除了最為熟悉的物流,他同時也將商業觸角伸向了更開闊的領域——服裝、鞋類、醫療……成為“水果大王”則是源自一個偶然的機遇。他在雞尾酒會上認識了來自美國德爾蒙公司的的采購Jim Asahara。得知朱演銘因工作需要經常奔走在中美兩地,這個日本人便說起德爾蒙公司打算在中國購買大量橘子罐頭,想請他牽個線。“商人是有嗅覺的”,朱演銘一琢磨,發現這里頭有著巨大的商機——拿橘子來說,中國出口的要比在西班牙出口的便宜一半。要是在中國做食品加工業,然后將商品往國外出口銷售,能有很大的價差利潤。2001年起,朱演銘收起自己在其他領域的投資,開始專注于水果領域,全力進軍農業。

當朱演銘開始進入食品生產加工行業時,發現想要獲得穩定的利潤,就必須保證穩定的原料供應,而這與食品的源頭——農業息息相關。“在今天的中國,農業很難盈利。所以農村里沒有年輕人了,所有的年輕人都在城里打工。”

朱演銘決定將農商結合的理念植入到熙可的發展中。他做出了許多新的嘗試,其中一個便是農業產品的全供應鏈管理。一方面,熙可的管理涉及食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從原料的種植、施肥、農藥管理,到保鮮分裝、倉儲物流,以保證產品的質量;另一方面,熙可推行的高科技和現代管理制度,也讓更多農戶參與其中繼而獲利,實現了農商協作的可持續發展。

“這不僅僅是一個公司的解決方案,也是我們中國農業未來的解決方案。”朱演銘在中國城鄉生態可持續發展上做的嘗試,不斷刷新著中國農業的可能。201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地派來團隊,圍繞熙可在重慶的一個城鄉統籌項目,做了詳細的調研。調研結果被作為成功案例發布,“我希望熙可推行的成功理念,可以真正幫助那些處于三農困境中的發展中國家”, 朱演銘說。

“苦并快樂著”的財富人生

如今,熙可集團每年生產加工的水果數量高達10萬噸,約占中國同類產品年出口額的20%,其創新的加工柑橘類產品占據美國市場45%的份額,在英國更高達75%。熙可的客戶名單里,不乏可口可樂、亨氏、都樂、百勝等世界知名的食品飲料公司。

但對于公司的經營狀況,朱演銘仍然并不滿意。“應該說,永遠都不會滿意。”朱演銘說這是人性所致——永無休止的貪婪和自我膨脹,讓人永不滿足。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不滿足會帶來痛苦。我天天生活在這樣的痛苦里,但我也因此獲得了成就感,獲得了快樂。”

每日為工作奔忙,號稱“苦并快樂著”的朱演銘看上去一點也不苦惱。他算是企業家里邊非常潮的類型——合身的西裝讓他顯得英氣逼人,眉宇間流露的是成功男人的自信,一頭銀白色的頭發則讓他更顯睿智。

他時常懷戀許多年前在美國舊金山的時光。工作時努力打拼,閑暇逛漁人碼頭,游金門公園,看百老匯音樂劇,聽爵士樂……回到中國,他卻長期處于緊張的狀態。創業初期的艱難,商業環境的變化,讓他措手不及。今天,業已成功的他終于可以順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時間——朱演銘喜歡和妻子一起,關掉手機,遠離互聯網,跑到深山老林里躲起來。那一個跟世界刻意保持距離的時刻,是朱演銘生活中的奢侈享受。

“對于現在的我來說,賺錢是一種興趣,一個游戲。”他想要做更有意義的事。“賺錢”這兩個功利的字眼,在朱演銘這里有了更多的延伸意義。農商結合理念的提出,給更多農民創造了就業機會;中歐農商協會的創立,促進了農商企業間的交流合作;作為發起者和總策劃,朱演銘還在重慶巴南做著一個新型城市化的示范性項目,探索著未來城鄉統籌的更大可能。除此之外,他已經開始著手引進國際著名農商學院人才,“三農的改革最大的瓶頸除了土地,就是人才的缺失。中國沒有這方面的人才,所以農業的發展非常緩慢”,朱演銘將國外最先進的農業科技專業大學人才請到中國,“為我們國家培養人才”。

這些行動,跟“賺錢”關系不大,甚至還得虧錢。但朱演銘樂在其中。“這些事情能帶給我金錢以外的樂趣。更重要的是,能給別人帶給樂趣,帶來價值。”

happy every moment

有一段時間,朱演銘醉心于內心空靈修行的境界,總想著往后哪兒都不去了,就呆在普陀山,當個終日修佛的和尚。在他看來,佛教不僅是宗教中的一種,還是更深刻的哲學。普陀山上的一個瞬間,解脫了朱演銘當下的所有苦痛。“佛教教會我要放下自我、設身處地”,佛教中獲得的智慧,也被朱演銘運用在了商場上的談判中。“在商業上,同樣需要這樣的領悟。商場上的合作,一定不是PK,而是尋求共贏。合作的時候,我首先要考慮的,不是自己能獲得什么利益,而是我是否能為合作方創造價值、創造利益。如果這個問題我都回答不上來,那么我根本不可能會贏。”

朱演銘說,自己年輕時曾經一度高傲自大,目中無人。“總覺得沒有什么事情可以難倒我,覺得未來的世界就是我的。”當時的朱演銘一心想要贏,贏得商戰,贏得利益。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讓他在后來的工作中遇到了不少痛苦。“沒有人會喜歡這樣一個驕傲、自我到不可理喻的人。”極端的欲望遭遇失敗,帶來的是另一個極端的痛苦。朱演銘覺得世間萬物不時和自己作對,他一遍又一遍地問自己,“為什么困難和痛苦都朝著我來?”無奈之下,他開始潛心修佛,試圖通過佛學來讓自己釋懷。

“佛學讓我明白,人生來就必須遭受痛苦,而要將自己從這種困境中解救出來,首先就要接受痛苦的存在。”聊天間,窗外下起雨來,朱演銘便索性從雨開始說起:“下雨天,你沒帶傘。左右是雨、前后也是雨,無論你跑到哪里,雨都在下。如果你糾結于自己雨天沒帶傘的倒霉,那么你肯定會很痛苦。為什么你不停下來享受這場雨水呢?雨滴在你的臉上,那是一種快樂的享受。”

好雨知時節。因了自己深諳選時與機遇的技巧,朱演銘的投資事業才能做大;又是因了佛學這場“好雨”,讓朱演銘從內心的修行中知道自己何時該收、何時該放,也明白了低調做人的道理,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朱演銘用happy every moment來形容自己如今的人生追求。他強調,不是enjoy,而是happy。“enjoy是一個動作,happy是一種狀態。結婚你很happy,不結婚你也很happy;成功讓你happy,不成功也能讓你happy。分分秒秒、時時刻刻都處于一種happy的狀態,是很不容易的。追求每時每刻的happy,這就是我生活中的意義。”

“要是能把我這種快樂帶給周遭的人,讓他們也時刻處于快樂的狀態,那就更棒了!”朱演銘琢磨著,等自己以后空閑下來,就在城市中心做一個講堂,不談經商智慧,也不談管理之道,就以“禪”為題,聊聊人生的得失,說說生活的感悟。“不僅僅是弘揚佛法,而是通過這樣的交流,去開導當下年輕人的疑惑,解決他們心里的一些困難,讓他們happy起來。”

 

 

[朱演銘自述]

作為成冬青的曾經

我很喜歡電影。一有時間,我就去看電影?!赌┐实邸肺铱戳耸灞?。我還打算退休之后,就去做一份電影的事業——投資電影,或者去做電影制片。去年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電影,是陳可辛的《中國合伙人》。成冬青、孟曉駿和王陽在電影里的經歷,和我當年非常相像??措娪暗臅r候,甚至有一瞬間覺得那個戴眼鏡的成冬青就是我,就電影里以俞敏洪為原型那個。

我的第一桶金也是做教育來的。當年我準備出國,英語學得特別用心,后來托??荚囄铱剂撕芨叩姆謹?,就錯了一道題。于是就有人來請我教英文。我在教室里上課,突然發現臺下坐著一批我當年的高中同學——高中的時候,我的英語是全班最差的;但那天,我的高中同學卻變成了我的學生。突然很恍惚,那種感覺不是驕傲,而是感到奇怪,懷疑眼前的一切。我想當時講臺下的那些同學,感受應該也和我差不多。

成冬青走過的路,就是我當年走過的路。只不過我后來真的就出國了,而他沒有。成冬青懂得如何經營自己的品牌,電影里被他折服的那些人,都是為他的品牌所傾倒。你曾經做過些什么?你在你的圈子里是否成功?這些答案會給你的未來留下印記。人們通過這個印記,去印證你的信譽。在我看來,一個人的名字、品牌,就是他對這個社會和周遭的人的一個承諾。這個承諾包括你和周邊人的關系。名字是一個LOGO,它不僅僅是你的姓名那么簡單,它還包含你的關系、你的性格、你的一點一滴、你做的每件事情,以及你是否討人喜歡。時間的長河當中,你所處的環境和事物都會變化,但千萬不要忘記,你做過的事情會在別人腦子里被牢牢記住,而這些記憶在影響著你的品牌。你必須好好保護它、呵護它。

堅持很重要。成功不是靠嘴說出來的,一定要去思考、去做,用你的行為而不是語言。要忽悠人很容易,但要做好一件事不容易。滾動的石頭永遠黏不起青苔!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