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為什么涉黑
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我國村干部經歷了從“毛式干部”到“強人式干部”演化的過程。經過這種演化,農村許多村官也由最初的淳樸變得匪氣,而在一些有公共資源或土地資源的農村里,有的“強人式干部”直接蛻變成了黑社會性質組織里的頭目。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趙玲瑜
第一階段為1980年代初期及以前,那時的村干部大多是“毛式干部”,對干部的要求主要是“紅”、“權威”;第二階段是在1980年代末特別是1992年之后,這一時期的村干部大多是“鄧式干部”,看重的是經濟;第三階段是90年代中期至今,大多是“強人式干部”。
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我國村干部經歷了從“毛式干部”到“強人式干部”演化的過程。
經過這種演化,農村許多村官也由最初的淳樸變得匪氣,而在一些有公共資源或土地資源的農村里,有的“強人式干部”直接蛻變成了黑社會性質組織里的頭目。
據《人民日報》報道,截至2014年4月底,全國有將近10%的基層黨組織被排查為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多位研究農村治理的專家學者,梳理農村村官的進化史,分析農村村官涉黑和農村治理問題,希望可以找出農村治理中的問題和解決思路。
“強人式干部”治村
146份樣本中,多個有村官參與的黑社會性質組織均最早形成于1992年。而這恰巧也是我國村干部代際變化的關鍵節點。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治學系肖唐鏢教授,將我國村干部代際變化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80年代初期及以前,那時的村干部大多是“毛式干部”,對干部的要求主要是“紅”、“權威”,這一時期遴選村干部最看重個人品德;第二階段是在1980年代末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