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附逆者的逆耳忠言
對于《花隨人圣庵摭憶》,有人評價說,從來沒有在一部舊筆記中發現如此多的現實話題,且產生如此大的共鳴。
責任編輯:劉小磊
黃秋岳嘆惜國人無節操,偏偏自己做了漢奸。
我從來沒有在一部舊筆記中發現如此多的現實話題,且產生如此大的共鳴。
失足真遺千古恨
“卿本佳人,奈何作賊?”當黃秋岳(濬)因漢奸罪伏法十年后,陳寅恪感而賦詩:“世亂佳人還作賊,劫終殘帙幸余灰。”“殘帙”就是指這部《花隨人圣庵摭憶》,陳寅恪詩后小注說:“今日取其書觀之,則援引廣博,論斷精確,近來談清代掌故諸著作中,實稱上品,未可以人廢言。”“作賊”是指黃秋岳抗戰初通敵一事。七七事變后20天,蔣介石在南京主持最高國防會議,決定在江陰段沉船以封鎖長江航道,一舉可將南京、漢口、重慶等日租界的三千日軍及三萬日僑扣為人質,使戰局為之改觀。但機密泄露,日人盡乘七十多艘艦船順江東下,逃之夭夭。蔣介石震怒之下,嚴令徹查。擔任行政院主任秘書的黃濬嫌疑最大,遂以叛國罪與其子一起被公開處決。
這事引起文化界許多人拊掌痛心。夏承燾《天風閣學詞日記》1937年8月28日載:“黃秋岳、黃晟父子與其他漢奸共十八人,以二十六晨槍決。午后翻石遺室續詩話,讀黃各詩,誠極工,此人可惜可恨。”“可惜可恨”四字,道盡時人復雜心理。錢鍾書1943年有詩詠此,也是恨惜交加:“失足真遺千古恨,低頭應愧九原逢。能高蹤跡常嫌近,性毒文章不掩工。”
黃秋岳的才之高,學之富,與文章之工,世所公認。他生于1891年,14歲入京師大學堂就讀譯學館,民初留學日本早稻田,以才名受知于政界詩壇藝林一眾大老如嚴復、梁啟超、林紓、陳三立、傅增湘、楊度、陳師曾、梅蘭芳、張大千、徐志摩等。他是陳石遺(衍)最得意的弟子,《石遺室詩話》里,黃秋岳是最常見的名字(另一個是弟子梁志異,后來做了更大的漢奸)。卷十八中石遺《次韻酬秋岳句》激賞道:“少年橫秋得老氣,新學余閑溫舊詩。”
寫舊詩的人好像比較容易當漢奸。難怪1942年聞一多曾公開說:“在今天抗日戰爭時期,誰還熱心提倡寫舊詩,他就是準備做漢奸!汪精衛、鄭孝胥、黃秋岳,哪一個不是寫舊詩的赫赫名家?”當然,寫舊詩的人并不必定當漢奸,聞一多自己就曾“勒馬回韁作舊詩”。但附逆的新詩人只有路易士(紀弦),而且名氣不大??赡芘c新文學本身是參與國族建構的一個有機部分有關吧,而舊文學總是拖帶著遜清的落日余暉,故《圍城》里的董斜川,英年洋派寫舊詩,“口氣活像遺少”。黃秋岳的橫秋老氣,似是舊詩人的胎里病。
錢鍾書記陳石遺談話錄的《石語》,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