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把脈】如何“鞭尸”死老虎
在鞭尸死老虎的時候,媒體可能會扮演兩種完全不同的“鞭尸者”角色,并對民眾起到兩種不同的引導作用。第一種是非政治的圍觀叫好。第二種是有針對性的政治和法治教育。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郭嘉越
政治并不注定是骯臟的利己工具, 政治可以成為一項高尚的事業
讀到一篇《反新聞規律的“貪官新聞”》,評論提出,“‘打老虎’是一種特權,只能相關部門去打,媒體是不能打活老虎的,相關部門打了之后,成了死老虎,媒體才能去鞭尸。落馬前新聞的靜默,與落馬后新聞瞬時爆發如江河決堤,讓人覺得嚴重違反新聞規律。”
這個評論確實說出了許多人的真實感受:某些體面的大人物昨兒個還在臺上人五人六,媒體報道的也都是他們光榮、正確的事情和政績??墒?,一旦“出事”,媒體也隨即轉過身來,抖摟出各種腐敗、骯臟的劣跡。媒體覺得挺委屈,他們不能用掌握的證據來打活老虎,而只能事后去對死老虎鞭尸。
其實,在一個民主法治的制度里,擔負“打活老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