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徒步穿越撒哈拉

一個人,111天,穿越撒哈拉沙漠,7500公里。這個人是林義杰,他說,他會一直跑下去。

一個人,111天,穿越撒哈拉沙漠,7500公里。這個人是林義杰,他說,他會一直跑下去。

 

次日便從臺北飛抵北京的林義杰,臨出發前,透過助理同我們核實采訪細節。“采訪的時間可能有點晚,晚上你們沒有問題吧?”助理Davin問道。我們當然沒有問題。很好,Davin表示,因為當天林義杰預計接受四家媒體的采訪,而距離他下飛機不過幾個小時。

也許你會詫異林義杰的行程安排的強度,但是當你了解到,面前這位膚色黝黑、肌肉結實而個頭不高的男子是一位極限馬拉松選手時,一切都變得合理起來。他擅長的不正是將常人認為不合理的地方變得合理嗎?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極限很簡單,就是完成自己的承諾。”

時間回放,大約是2013年年中,周杰倫第二部電影《天臺愛情》的北京媒體試映會上,一眾明星站在距離觀眾席約二十五米遠的大銀幕前,一起觀賞一部跟這部電影毫無關系的一個側拍紀錄片:林義杰在健身房里揮汗如雨,不停地在各種健身器材上騰挪輾轉。有的和周杰倫《夢想啟動》MV里的畫面不謀而合—那是更早前,周杰倫、郎朗、林義杰三人一起合拍的勵志型歌曲。

臺下的杰迷早就按捺不住,對著這個大銀幕上并不陌生的身影報以同樣熱烈的歡呼。因為他們早就認出來周杰倫的好哥們林義杰了,他們認出這個時不時在周杰倫的MV或電影里露臉的熟面孔,但顯然,他們并不知道這個熟面孔,是長跑運動員,他還是人類歷史上首位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的運動選手。

林義杰何許人也

他的名字很普通,不管是常見的林姓,還是在兩岸給男孩命名時常用的“義杰”。

林義杰 知名馬拉松運動員。1998年臺北國際馬拉松賽100公里臺灣組冠軍、1999年法國世界杯24小時馬拉松賽冠軍、2000年臺北國際24小時超級馬拉松賽男子組冠軍、臺北國際100公里馬拉松賽男子組冠軍、香港Trailwalker 100Km Mixed冠軍。

 

但是他一張口,你就會知道他不普通。那是一種在經受了成百家媒體采訪后的鍛煉出來的回答技巧。剛一到達酒店,房間還沒進就能坐下來受訪。針對記者的每個問題,他都給出精準的回答,再輔以一到兩個短小精悍的例子。時不時更迸出一些可以拿來當標題或者小標題的金句。

林義杰的履歷,光是略瞟一眼就知道絕不普通了—百度知道上“林義杰”頁面的“獲獎記錄”,在13英寸的筆記本電腦上,足足占了兩屏。這位只是看上去普通的運動員,在多年職業生涯里斬獲了大大小小不下30個獎項,這些獎項里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冠軍”。

這之中最重要的一場比賽,是千禧年臺北國際24小時超級馬拉松賽。所謂超級,就是不同于常規跑42.195公里的馬拉松,24小時馬拉松賽比的不是速度,而是在24小時的固定時間里,參賽者所完成的最長距離。這場比賽的參賽名單里,光是世界排名前十的馬拉松專業選手就有兩位,俄羅斯的扎巴羅夫和新西蘭的華裔女運動員胡穎兒。

當時的林義杰,還是就讀于臺北市體育學院的一名23歲學生。1999年法國世界杯24小時馬拉松賽冠軍的頭銜,并沒有給這個幾乎被西方人壟斷的賽事帶來多少亞洲威脅。“外籍選手,總是成為競賽中的領先者,但我不想輸,我不想輸給外國人!”林義杰說。

參賽的那天,從世界各地匯集到臺北的16名專業運動員逐漸開始在白天燥熱的溫度和夜晚的高溫差打擊下退出比賽。這種退出,往往意味著比賽之前經年累月訓練的奮斗化為烏有,但體能終究抗不過求生的意志,越來越多的人退出,包括一直跑在林義杰前面的俄羅斯名將扎巴羅夫—13個小時透支式的奔跑,讓這個最有希望奪冠的種子選手轟然倒地。

“冠軍!一個從沒有想過的名詞,在此刻突然變得有意義了。”林義杰突然覺得有了繼續往前奔的念想,他拖著已經產生失溫及脫水現象的身體,自己跟自己在做斗爭,“退出”這個念頭,就像水上的葫蘆瓢,按下去,又浮起來。

“長時間的體能消耗及未能進食,我好累,雙腿好酸、好麻我跑不動了”。原本在后方的胡穎兒追了上來,并超越了林義杰。“到最后就只能靠意志力硬撐了,”林義杰回憶道,他好像看到了當時那最后三公里的運動畫面,他最終還是超過了胡穎兒,以220公里的成績拿下男子組冠軍,獲得主場勝利,成績比女子組冠軍胡穎兒高出了1.3公里,成了整個臺北國際24小時馬拉松比賽的總冠軍。“就是這一場競賽,我跑出了堅持,也跑出了意志!我相信,它比成績更重要。”

從超級到極地

超級馬拉松之后,林義杰的下一個挑戰是極地馬拉松。所謂極地馬拉松,是指在中國大戈壁沙漠、智利阿他加馬寒漠、埃及撒哈拉沙漠、南極等4個地方,完成7天6夜250公里的賽程。

這聽起來就好像是瘋子才會選擇的冒險。但是林義杰篤定地認為,那種冒險,是一種探索,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他表示,因為每當我想冒險的時候,我都會花很長的時間去計劃它,甚至去研究,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這件事情的障礙在哪里。所以我覺得冒險不是在冒生命危險,而是尊重生命的一種方法。

當然,林義杰也有過不少“玩命”式的冒險經歷。那年是2003年在戈壁沙漠,林義杰七天要跑250公里。“那個時候,在跑的過程當中突然迷路,46攝氏度,46℃,我的手里只剩下200cc水,我幾乎不敢喝它,因為我并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里。所以我當時只能慢慢地前進,不敢很快,因為沒有方向。如果我跌倒了,或者我迅速地熱衰竭暈倒或者是脫水,倒在那個環境的話,我相信沒有人能救得到我,甚至沒有人可以找到我。”林義杰回憶。

他只能選擇不斷地前進。在途中,他遠遠地看,發現很遙遠有一棟建筑物,“我希望它里面是有人的,而且幻想里面是有冰箱,冰箱里頭有可樂,所以我就朝著這個建筑物前進,可是我不敢加快速度,因為我沒有辦法目測它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沙漠中體力耗盡的人,最害怕看到的是海市蜃樓,林義杰雖然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但他還是很明白,在沙漠,因為熱度的關系,你可能看到的是假象。他在不敢確定的情況下,只能慢慢前進。終于他花了蠻長的一段時間,忘記有多久了,到達了一個地方,確實是有房子在那邊。但是,讓他絕望的是,那個是空房子。好在,就當他非常絕望的那個剎那,他發現自己又跑到了原本設定好的路途上,因為旁邊插了個小旗子。幸運地,林義杰得以繼續堅持,往下跑到下一個檢查站。當時他的體力消磨殆盡,沒有水喝,脫水嚴重??墒钱斔认滤酥?,又繼續往前跑。

所有的距離背后,都是愛

像這樣冒險的故事,林義杰還經歷了許多。除了要同天氣作戰,同自己意志力作戰,林義杰還需要面對不時前來的“驚喜”。

那是在2008年,林義杰帶著兩個新友在北極參加“北極冒險”。大家都知道,在北極你沒有吃完的食物必須把它放在夾鏈袋里封好,然后埋在雪下,要吃的時候再挖出來。林義杰問其中一個隊友說,你有沒有放在雪下,他說不需要,你也沒有看到北極熊。林義杰想想也是,都沒有見到??墒怯幸惶焱砩纤X,林義杰就感覺外面好像有人在走。“有人在走路這件事情,我以為我在臺北你知道嗎?我以為我在家里。后來醒來才知道,這不是夢。北極熊就是繞到我們放食物的外帳部分,把我們的食物搶了往外跑,那次是比較危急。因為一旦北極熊跟你握個手,你可能手就不見了。跟你拍個肩膀說你辛苦了,你可能肩膀就斷了這個樣子。因為它們的力量與我們不是同一個級別的。”

 穿越磁北極

那些一次次長達一周兩百多公里的跑步歷程,讓林義杰深刻地明白,距離,對他來說,已經不再重要。因為更重要的是,他開始思考,這些距離的背后,遠離我們日常生活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就好比我們去跑撒哈拉沙漠,我們去跑絲綢之路,甚至去跑戈壁。最后的距離,最后的原因,最后的價值,都是因為愛。”

林義杰至今仍然十分清晰地記得,自己有一次穿越戈壁的見聞。在戈壁沙漠,林義杰都往缺水的方向走,是想要傳達出珍惜水源的重要性。到了戈壁的林義杰才發現,其實戈壁沙漠并不缺水。它的水都在地下,但它最大的問題是工業污染,很嚴重的重金屬污染問題。“被重金屬污染的水,你看起來是透明的,在沒有電解之前是透明的,可是當你把電解棒插在水里之后,可能不到30秒,水的顏色就會變成跟咖啡一樣,那代表著是非常嚴重的重金屬污染問題。”林義杰解釋。

“在路上接觸的這些蒙古的游牧民族,他們家里沒有自來水,只能喝地下水。所以飲用這些沒有經過處理的水,他們就會發生很多基因的突變。這就是我跑完整個沙漠之后看到的故事。生命對我來說,當你看到更多的人,他們生活比你更辛苦之后,就會推翻你原來所了解到的生命的價值。你會發現自己生活在非常幸福的環境里面。所以你就會少了抱怨,你就會多了對生命的尊重。因為他們的生活,就是為了找水喝,那么簡單,而我們的生活是為了去賺錢。所以把握當下,爭取當下,是我去過了那么多地方之后的感悟。生命有無限的可能,你沒有試過,你永遠不知道極限在哪里。我是林義杰,我會一直跑下去。”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