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大家態度

從最初的五十名簽約作家,到一年后兩百余名作家進駐,一個有影響力和活躍度的重量型中文產品業已形成。
第二屆三亞藝術季,為充滿商業味的三亞注入濃郁的文化氣息。這場由酒店企業發起的藝術造城運動,對于三亞而言,是又一個機遇。

大家態度

 

從最初的五十名簽約作家,到一年后兩百余名作家進駐,一個有影響力和活躍度的重量型中文產品業已形成。

地點 北京,健壹景園

事件 騰訊《大家》周年慶暨年度作家頒獎禮

人物 馬家輝、陳冠中、黃耀明、張鳴、袁偉時等

 

互聯網從誕生之日起,便擁有免費、低門檻、大眾化等標簽,可是就在互聯網競爭如火如荼,加上手機媒體日益發達并以小三身份向正室展開猛攻的時節,有中國互聯網大亨之稱的騰訊竟推出了付費寫作、免費閱讀的新型產品。且此產品從最開始簽約的作家高舉的厚度、思想、生命力和影響力等訴求來看,這當然不是一份完全迎合當前網友閱讀習慣的產品。

2013年12月,騰訊推出的新型媒體寫作平臺《大家》上線一周年。12月6日,“思想流經之地”—騰訊《大家》周年慶暨年度作家頒獎在京舉行。最初五十名簽約作家到如今兩百余名作家進駐,一個有影響力和活躍度的重量型中文產品業已形成。

臺上,香港作家馬家輝施展著自己一貫的文人幽默

12月初的北京,到處都布滿透露著蕭瑟之意的枯枝敗葉,充滿凋零破敗之感—此時的北京室外,你已經見不到一片綠葉了。此次《大家》周年慶則選在了位于北京西郊的健壹景園。抵達健壹景園大多都要頗費周折,主辦方提供的大巴只開到門外,需要自己步行輾轉來到中央大廳。作為彰顯古樸和尊貴的集會之所,這里一派所謂低調的奢華,到處都是鏤空的花紋木質家具裝飾,以及不留痕跡的亭臺樓榭之美?!洞蠹摇焚u的是文字,往來的又皆為文人,放在此地舉行活動,多少都有點契合。

人的熱鬧才是最能彰顯氣氛的一種形式。當日出現的知名作家不計其數,馬家輝、陳冠中、張鳴、趙楚、袁偉時、野島剛、鄢烈山、張曉舟、溫克堅、蘇小和、郝建等,都是在中文媒體寫作中呼風喚雨的人物。而當作家分頭分批地上臺接受各種獎項時,又變成一種對態度、對價值、對職業道德褒獎的儀式,不管獎金和獎項是否重要,對于文字工作者日趨被漠視的今日,他們有機會登臺亮相都是一種肯定。

前來參加周年慶的作家超過了一百名,他們大多平時也是活躍在媒體上的專欄作家或者時評人。這些人被冠以“大家”之名時,也曾被現場的頒獎嘉賓質疑。比如作為頒獎嘉賓出現的學者、哲學家徐友漁,在臺上發言時就說,大家,真的有在座的這么多嗎,也許可以寄望很多年之后在座的各位里面產生一兩位真正的大家(大意如此)。

“大家”當然可以理解成一種人員眾多以及各方態度都持有的一種狀態,以及服務型和多元并茂的意思,詞語的雙關也可以是大作家、大專家等尊貴的意思,只不過無論我們對“大家”這一詞條多么放寬,也不可能將所有簽約的兩百多名作家都視為“大家”。所以,“大家”只能是一種寬容的理解,豐富和多元,包容和大氣,能滿足這些已經足夠了不起了。

不管是臺上的獲獎作家,還是臺下吃吃喝喝走桌敬酒的作家,都顯示出了一股北京的氣質,噓寒問暖,以及勾肩搭背相互給予美好的恭維和祝福。

臺下,趙楚與雷頤舉杯暢聊

陳冠中和袁偉時相談甚歡

從《大家》2013年在香港舉辦首屆筆會提出的“寫作的可能”,到年末北京舉行的周年慶提出的“思想流經之地”, 從口號來說已有了調校。從基本常識來講,寫作的可能性不可能是單純依靠專欄作家或者媒體寫作從業者就能完成的,整體中文寫作水平也不可能仰仗媒體或互聯網寫作進步來維系和提高。至少從當代來說,王小波、王朔、余華這些在大眾審美領域出色的作家,首先都是小說家,更何況每一種語言的精美和寓意都不能不提及的詩歌,那些詩人的文字也無法忽略。

“思想流經”也勢必包含著一種排斥輕松閱讀的取向,而從中你也能看到“文字”這種形式在互聯網時代的低洼位置,當選擇“思想流經”,也就意味著選擇了一種“凋敗蔓延”—至少標榜厚度和思想的文字,早已經無法跟八卦段子、搞笑視頻、雞湯文字等在流傳性和擁護眾寡上相提并論了。

《大家》已經完成了媒體寫作的一種極致,即自由地發表作家的見解和態度,在紛爭中尋找價值所在,所謂文字之美和中文寫作的某種極限性,已經在這種自由中得以展現。自由,是不給作家設定題目,由作家本人對自己所觀察和體驗到的事物進行觀點表達和價值輸出,這在媒體寫作中堪稱珍貴。

作為周年慶的主持人馬家輝,本來應該是當晚的最大牌名人。沒想到中途黃耀明竟然出來獻唱,作家一下子被真正的明星掩去光芒??墒沁@倒也無所謂,黃耀明的新近歌曲和行為更能表明他在政治和藝術上的傾向,他的密友柴子文也是《大家》的簽約作家,而這種彼此相互影響,想必也能從黃耀明的一次次表態和柴子文的一篇篇以香港為母題的文章中得以窺見。

 

 

藝術造城

 

第二屆三亞藝術季,為充滿商業味的三亞注入濃郁的文化氣息。這場由酒店企業發起的藝術造城運動,對于三亞而言,是又一個機遇。

地點 海南,三亞

事件 三亞藝術季

人物 張子康、趙華山、栗憲庭、岳敏君等

2013年年末,帶動三亞熱潮的除了旅游業,還有藝術。

 

第二屆三亞藝術季,拐角處不期而遇的藝術作品,為充滿商業味的三亞注入濃郁的文化氣息。隨處可見的主題LOGO,以三亞地形、大海為設計素材的海報和衍生品,讓觀者深刻感受到經過首次試水后的三亞藝術季向專業化方向的華麗變身。

三亞藝術季 華宇青年獎頒獎典禮

2013年12月6日,三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孫蘇,三亞市政府副市長李柏青、許振凌,山西省原省委書記李立功等官員,策展團隊攜岳敏君、陳文令、邵譯農、盧昊、科恩·凡麥西林等國內外幾十位著名藝術家,以強大的陣容宣布,這場由政府與企業合力的藝術盛宴正式拉開序幕。

“ART·SANYA藝術季”獨辟蹊徑,在亞龍灣百花谷商業區內,將藝術品散落于十二個展廳。跟隨展覽的大海報及導向指示,在觀賞藝術品的同時,不經意間也已把百花谷逛了一遍。這樣休閑的觀展方式,與大眾語境的結合,無疑相當適合度假而來的游客。作為首次參加三亞藝術季的藝術家徐累,在參觀完展覽后深有感受:展廳的布置就像拼圖,讓觀眾慢慢地把版圖拼貼起來,充滿趣味性。

相較于首屆三亞藝術季的“首吃螃蟹”,2013年的策展團隊可謂“群策群力”,從策展團隊到參展藝術家,從展覽格局到展覽規模、從展覽主題的設定到教育推廣設計,均能看出這次藝術季的用心。對此,許多國內的當代藝術界大腕非常“買賬”,隋建國、譚平、方力鈞、劉小東、岳敏君、汪建偉、邵譯農等,均出現在參展名單之列。而在國際展部分,三亞市政府遠赴威尼斯雙年展尋找優質資源,帶來了Juan Zamora、科恩·凡麥西林、Kata、巴舍·越格爾、胡安、克魯昂、穆壘&大象等藝術家的作品。

對于這樣一場高規格的展覽,著名藝術家陳文令形容為“在濃厚的商業氛圍中,舉辦的一場高水明的嚴肅展覽”,并毫不避諱地說展覽的品質和規模已經超出他的想象。

繼打造出華麗的“世界小姐”舞臺及世界頂級航海賽事“沃爾沃環球帆船賽”后,三亞把視線轉移到文化藝術領域。見證了兩屆三亞藝術季發展的岳敏君也看出了三亞市政府的“野心”,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三亞已經緊緊抓住機會,就如同2010年三亞確立建立國際旅游島一樣,這場由酒店企業發起的藝術造城運動,對于三亞而言,是又一個機遇。

作為本屆三亞藝術季的靈魂人物,張子康無疑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張子康在今日美術館期間奠定的江湖地位,為其積累了大量的人脈,在其擔任新疆文化廳副廳長后,親自操刀的“新疆首屆當代藝術雙年展”更是把新疆推上當代藝術新城的高度。而在籌備三亞當代藝術季之時,張子康從更高的高度著眼,“三亞當代藝術年展更多的是在高端學術及國際化層面,國際連接是其特點之一,因為三亞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未來的發展也是這樣的趨勢,國際連接,有利于推動國際化,帶動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這場大戲的另一位關鍵人物,則是幕后推手華宇集團董事長趙華山。作為張大千的忠實藏家,趙華山謙虛地表示對當代藝術不了解,三亞藝術不僅作為推廣當代藝術的公益平臺,亦是搭建華宇集團與當代藝術的橋梁,以此打開當代藝術圈的大局。在企業紛紛涉足藝術收藏的當下,趙華山似乎走先了一步,“商業是事業,藝術是夢想,現在到了商業反哺藝術的時候”。

在首屆試水后,三亞藝術季從民間主辦變為政府牽頭、企業承辦的方式,三亞市政府李柏青副市長就曾表示,“對于創建ART SANYA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ART SANYA為三亞這座城市積累了豐厚的藝術資源和高端的藝術品位,在旅游之外為三亞搭建了一個新的溝通和交流平臺,豐富了旅游的文化深度和藝術內涵,這對于形成三亞新的城市文化增量功不可沒”。

三亞擁有紅色革命文化、綠色生態文化和藍色海洋文化,三亞旅游及相關產業已占三亞地方經濟總量的60%以上。“旅游+藝術”的深度融合,在國際上不乏成功的典范,如邁阿密海灘巴塞爾藝博會和威尼斯雙年展就顯著提高了這兩個城市的魅力指數。對于三亞而言,注入“靈魂”之后,將更加豐盈。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