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大清房

這幾乎是全軍普遍的難題:部隊宿舍被違規占用,而符合分房條件的官兵卻難以申請到住房,只能自己買房或在外租房居住。房子越建越多,符合分房條件的官兵卻發現,分到房子的希望愈加渺茫。此前的軍隊“清房”行動,大多“雷聲大、雨點小”。這一次的清退戰能否走出運動式的輪回?

責任編輯:姚憶江 朱紅軍

一名軍官拿著北京某部隊大院整治改造方案,期盼住上干部公寓樓終于有了眉目。 (向北/圖)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的軍隊“清房”行動,大多“雷聲大、雨點小”,鞭子高高舉起,卻輕輕落下。這一次的清退戰能否走出運動式的輪回?

參加軍隊清房動員會議歸來,某軍隊“清房辦”工作人員張清印就在臺歷上劃了三個紅圈:6月30日前,組織自查自糾,“把住房、用車情況向組織上說清楚、交明白賬”;8月31日前,全面完成“清房”工作;10月底,全軍將組織綜合檢查驗收。

2014年5月30日,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總裝備部、軍委紀委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級單位“清房、清車、清人”。

與以往歷次“騰房”運動不同,“這次要動真格的”。最近這兩個月的講話中,四總部的領導多次下達“清房”敦促令:凡是隱瞞實情、拒不整改的,將點名道姓向全軍通報。對工作不力、進展緩慢的單位,將嚴肅追究相關領導責任。

從此,張清印就陷入了入夏以來的持續焦躁中:眼看著日子正逼近第二個“紅圈”,卻還有“不少難啃的骨頭”。

“難啃的骨頭”

“清房”之所以棘手,正是因為復雜的裙帶關系,違規占房者要么是“關系戶”,后臺很硬不好碰;要么則蠻橫無理,惹不起;也有部分經濟和生活困難戶,不忍心“趕”。

對“釘子戶”多次勸說無效后,今年7月初,張清印決定對戰友余某“上手段”。

“他是我的戰友,還是老鄉,我心里很難受。”一個月前,張清印第一次登門勸其退房,一番寒暄之后,硬是被余某的愛人推出家門。

2005年,余某以副團職干部身份自主擇業,部隊多次勸“騰房”,余某則以孩子就近上學為由,賴著不走。

“這次要動真格的。”第一步,收回余某車輛出入證,也不允許其孩子乘坐部隊的通勤車上下學。緊接著,部隊派出水電班,斷電、斷水、封門。為免出現法律糾紛,“清房”現場還有人員肩扛攝像機全程取證。

麻煩隨即而來,在京工作的幾個山西老鄉紛紛打來電話,希望能“放一馬”。說情者甚至包括張清印的姐姐,“弟,你不能做得太過啊,以后還怎么回去面對鄉里鄉親?”

為了對抗“清房”,余某則準備了餅干、方便面和幾大包蠟燭……如此堅持一月有余。最終,在居委會威脅將停發社保金,以及轄區派出所的介入下,余某才將房子騰退了出來。

“清房”之所以棘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復雜的關系,違規占房者要么是“關系戶”,后臺很硬,不好碰;要么則蠻橫無理,惹不起;當然,也有部分經濟和生活困難戶,工作人員又不忍心“趕”。

以往部隊“清房”的指導思想是,和諧與穩定壓倒一切,倘若違規占房者置之不理,工作人員就無計可施,鮮有強制“清房”的行動。

“這真是得罪人的苦差事。”張清印說,當初,很多干部寧可選擇下基層部隊“蹲點”,也不愿去剛剛組建的“清房辦”。對抗激烈之時,工作人員家門上的春聯會被人噴墨水,或者門前被莫名其妙地扔上一袋黑色垃圾,甚至有“釘子戶”干脆帶著鋪蓋卷,橫躺在工作人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