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女生競逐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 和臺灣大學生搶選票

政見:學生會不能淪為橡皮圖章。要打破黑箱會議,將民調納入決策,至于學生會會刊,“不應當是宣揚學生會政績的一張紙,只有墊便當的功能”。

責任編輯:蘇永通 實習生 趙玲瑜 解天

2012年12月8日臺北市,“兩岸作文繪畫比賽頒獎典禮”,蔡博藝因《我在臺灣,我正青春》獲優秀獎。 (CFP/圖)

政見:學生會不能淪為橡皮圖章。要打破黑箱會議,將民調納入決策,至于學生會會刊,“不應當是宣揚學生會政績的一張紙,只有墊便當的功能”。

“陸委會”:兩岸人民身份以戶籍區分,蔡博藝參選,展現對校園事務的關心與投入,并親身參與校園自治活動、體驗民主精神,對此樂觀其成。

來自大陸湖州的女大學生蔡博藝再一次“不小心翻動了歷史”。

8月3日,臺灣淡江大學新一屆學生會會長選舉公示,大四學生蔡博藝以陸生身份公開競選會長。這是淡江大學校史上的第一次,甚至驚動了臺灣“陸委會”。

三年前,作為2011年首屆赴臺讀書的928名大陸學生之一,蔡博藝以一篇《我在臺灣,我正年輕》攪動了兩岸輿論。后來結集成書時,一篇《我們只是不小心翻動了歷史》收錄在冊。

“其實重點在于‘不小心’。太多人賦予第一屆陸生來臺意義,放了這么多的注解、關注、歷史意義在我們身上,對我們來講壓力很大,這不應該是我們承受的。”蔡博藝說。

“體制外”的批評者

與三年前相比,蔡博藝有了很大的不同。初入臺灣時,“學校說什么,我就做什么。我當時認為臺灣的學生會是校領導在管,什么都應該聽學校的,后來發現是學生自己管自己”。

“后來”是指她大二下學期時,一名學生因校方的疏忽導致未能順利去日本做交換生,“學生議會的人知道后就幫她打申訴,這件事讓我知道,學生自治系統是可以申訴的”。

“在其他學校,學生和學校之間的沖突很多,但淡江大學對學生自治相當尊重。”淡江大學中央選舉委員會(簡稱“中選會”)主委陳彥甫說,淡大的民主精神,在臺灣的大學里首屈一指。

淡大人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個例證是,“戒嚴”時期,影響臺灣歷史的的校園民歌運動,就是在淡大發起的。解嚴后,以校風開放著稱的淡大也率先卷進民主化浪潮,逐漸成為臺灣的大學典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